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不少基金已于今年年初清仓 对冲基金的中国盘算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7月15日 09:37
王志浩
    不少基金认为A股估值过高,已于今年年初清仓    

    世界顶级的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怎样的?上周在伦敦我花了两天时间与十只大规模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面谈,他们管理的资金规模从2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不等。由于渣打银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新兴市场开展业务,因此我们也成为这些对冲基金乐于会面的对象。

    了解他们的想法至关重要。他们纵横四海,影响力超群——今天的想法经常能迅速成为市场的正统。这些基金经理都绝顶聪明、见多识广且消息灵通(他们对中国市场也很熟悉,其中一些人经常来华),而且,他们也极其乐于表达和争辩。

    总的说来,我的观点是,今日之中国故事——高增长,低通胀,至少将再持续一年或两年。少数基金对这一看法持怀疑态度,其余则表示赞同。

    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通常也就是对全球经济走势的看法。如果你看好中国经济,那么你更有理由相信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即全球经济会像过去的几年那样——强劲增长,金融市场呈现高风险偏好,低信用价差,美元温和走弱,美国国债收益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反之,如果你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衰退及(或)通胀,你大半会对全球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此次会面的多数基金大都站在前一个阵营。他们对中国经济状况及前景提出大量问题。

    首先,这些对冲基金对中国目前的通胀状况非常有兴趣。单就这一问题我同其中一位交谈了长达45分钟。他们之所以对中国的通胀问题兴趣浓厚的一个原因在于,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国表现出“输出通缩”——整体出口价格现仍在下跌,这意味着美国和欧洲的通胀水平受到中国的抑制,同时也意味着G3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并称为G3央行)可以保持较低的利率。一旦中国出口货物价格开始上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就不得不提高利率。这对全球债券市场、新兴市场以及美国消费者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对冲基金对中国的通胀状况极为关注,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中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加大不可避免。

    我们认为这些忧虑有些夸大了。我们认为在未来两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仍将带来大多数行业产品价格的下跌。两年以后,也就是距今三五年间,随着生产率提高步伐趋缓,更大的成本压力将会显现,这也就意味着出口价格将上浮。当然,问题的严重程度要视中国对全球将产生的通胀冲击力度而定。也许到那时制造业工厂已在印度遍地开花,也许还没有。其他国家对境外投资的政策也会影响到制造业撤离中国的速度,以及全球通胀水平。

    这些基金关注中国通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之中有的在离岸市场进行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利率掉期交易。这种交易在离岸市场非常活跃。交易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利率的判断,如果你认为利率会上调,你可以通过支付固定利率,获得浮动利率收益,这也是目前部分对冲基金的做法,因为他们认为通胀上升会迫使人民银行再次加息。然而,目前这种交易势头极好,最近几天热度有所降温。

    即将成立的外汇投资公司是对冲基金仅次于通胀的兴趣点。

    他们想了解其架构,所管理的资金额度,2000亿美元还是更多?更重要的是它的投资目标。而令我感兴趣的则是对冲基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多数对冲基金认为,外汇投资公司每个月都将迅速获得新的资金(尽管我们不这么认为)。多数基金认为如果这项新的外汇基金想要获得较高收益的话,必将关注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股票。多数对冲基金据此尤其看好亚洲。其中两三只基金猜测外汇投资公司成立意味着中国将减少对美国国债的购进量,因此觉得抛售美元又有了一个理由。我们不确定这种看法正确与否,但可以肯定这将是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重大难题,而且,如果美元资产的抛售导致美元更趋疲软的话,将给中国带来很大风险。

    许多基金认为美元正处于结构性熊市中——对中期内(未来两到三年)美元汇率感到悲观。之所以如此,联邦政府和美国消费者的高负债是一方面原因,此外还有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但从短期来看,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也增加了人们对美元的担忧。

    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两只基金的经理对新兴市场能否吸收巨额投资表示怀疑。就算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仅掌控2000亿美元,为这2000亿美元在美国国债以外的市场找寻出路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能够感觉到,对冲基金对中国非常着迷,尽管他们不能直接开展交易。有的从具有QFII配额的银行手中购买额度,投资于A股。但看来不少基金认为A股估值过高,已于今年年初清仓。当然也有基金看好港股,尤其是在QDII范围放宽,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放行在即等利好消息之下。大多数对冲基金将积极参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市场,这也是他们参与人民币交易的捷径。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对冲基金对于中国的兴趣只会有增无减。(作者为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本报记者任洁译)  
 
来源:经济观察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