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人民币理财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财产品莫过于QDII(代客境外理财)。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QDII产品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困境。
近日记者获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办公厅等从上月底开始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联合就QDII的运作进行了调研,听取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意见。银行方面普遍反映,希望拓宽QDII产品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范围,以提高产品收益率,增强产品吸引力。
银行盼拓宽投资范围
自从前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加快了升值步伐,接连突破8、7.90、7.80等重要心理关口。另一方面,股市的连创新高,吸引居民储蓄存款源源不断流入股市,QDII作为可分享境外高收益的“明星”产品顿时黯然失色。
交行广州分行有关人士透露,目前监管部门正广泛收集银行的意见,银监会也正在考虑进一步拓宽QDII产品投资范围的可行性,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界定以及风险防范问题。有消息称,银行系QDII有望于明年获准投资股票型基金,其产品的年收益率可能达到10%。业内人士指出,一旦投资范围扩大,收益率自然会上升,从而覆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中行广东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其实,QDII产品可通过两种方式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一是通过远期结售汇业务锁定到期汇率变化的风险,不过同时也需支付一定成本,因此目前收益率偏低,不被投资者看好。另外一种是,通过以美元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来覆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例如债券、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等定息低收益产品。
外资银行玩“分红”
据悉,市场上先期推出QDII新品的工行、中行、交行都已“偃旗息鼓”,不再推出新的产品,而部分获得QDII资格的银行则一再推迟其首期QDII产品面世的时间表。据悉,QDII产品的销售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些目前处于开放期的QDII产品则面临赎回的压力。
而与之对应的是,外资银行如东亚、渣打显得似乎更有热情。两者推出的新产品针对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提出了一个补偿机制。
不过,民生银行理财专家黄爱提醒,投资者除了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投资范围变化等影响因素以外,还要深入了解QDII产品本身的特征,谨防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