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皮海洲 > 正文
 
资本利得税是中国股市的毒药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5月28日 11:06
    鉴于当前股市的疯狂现象,不仅股市高层表示出一定的担心,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呼吁行政干预的声音。一些关心股市健康发展的人们,积极地为股市的调控出谋划策;当然也有一些不负责任者,甚至是违恐中国股市不乱的别有用心者为当前的股市发展胡乱支招,鼓吹用开征资本利得税来为当前过热的中国股市降温。

    当前的中国股市热过了头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应该要对当前的中国股市采取强硬的措施,甚至对中国股市开征资本利得税。笔者以为,中国股市的发展目前还只是处于婴幼儿阶段,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而开征资本利得税无疑是中国股市的一副毒药,必将置中国股市于死地。

    首先,中国股市是有中国特色的,到目前为止,乃至延续到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股市的使命就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的。所以融资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使命。虽然中国股市成立的这十六、七年以来,已有近1600余家公司上市,尤其是去年新老划断以来,中行、工行、中国国航、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一些大型航母企业也相继在A股市场登陆,但股市为企业融资服务的使命仍然还没有完成,不仅有包括象中石油、中海油这样一些大型航母公司在内的境外上市企业需要海归回A股上市,而且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大中型国企、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等待着上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胡乱地开征资本利得税,妨碍中国股市的发展,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主次颠倒。

    其次,从目前中国股市里的上市公司来看,缺少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占了绝大多数。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的总体回报率甚至不如银行存款的利息率。十人炒股七人亏损二人持平一人赚钱,这是中国股市的总体格局。换一句话说,中国股市是一个没有“所得”的市场,既然无所得,又谈何资本利得税?

    当然,近两年,中国股市走出了一轮大牛市,一些投资者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轮大牛市本来就是由政府部门引导出来的,是为股改服务,是为新股发行服务尤其是为大型国企上市服务,是为“大、小非”减持服务的,并且这样的行情毕竟只是阶段性的,其最终还是会下跌下去,可以说,投资者的赚钱只是暂时的,而一旦这股市退潮,恐怕投资者又会输得连裤衩也没得穿。因此,作为一项政策的出台来说,又怎么能只是针对某一时的现象,针对某一件事情而莽撞地出台呢?

    并且,就算是股市退潮后,还有部分投资者能赚到钱,政府也不应出台开征资本利得税政策。我们的政府不是提倡“藏富于民”吗?那我们又为何看不得投资者在股市里赚钱呢?而且作为股市来说,也应该要让投资者能够从中赚钱,而如果股市只知从投资者的荷包里掏钱,却不能让投资者赚钱,那这样的股市还能存在下去吗?

    当然,从长远来看,在股市走向规范化发展,在上市公司回报率大幅度提高,在股市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的情况下,股市开征资本利得税是必要的,但这至少要等到50年以后,而不是在当前股市还处于婴幼儿时期就将其杀死。象台湾股市为了征收资本利得税,结果导致台湾地区股市从12000点跌到3000点,最后不得不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样的惨剧与闹剧想必不是中国股市的管理层乃至政府高层所愿意看到的吧?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在市场上鼓吹开征资本利得税的人群中,有不少是带着外资背景的人。如瑞士信贷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瑞银(UBS)驻香港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这些人或建议或认同开征资本利得税,是不是居心叵测呢?对此,作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也不能不有所警惕。
 
来源:搜狐证券
数据载入中...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