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股市 > 专家专栏 > 正文
 
侯宁:从尚福林一句话看股市定位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6月13日 17:16
    对一些在股指高位还在看多的人而言,国家统计局关于“五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4%,肉禽价格涨26.5%”的通告并非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通胀有加速迹象,意味着央行可能加息。而在股市暴跌进入调整周期之后,“加息”便很难再被理解为“利好”了,更何况“加息”等宏观调控也可能提速。

    事实上,中国股市暴涨半年多来,在“最伟大时代”的喧嚣中,许多人已经忘掉了中国股市“新兴+转轨”的阶段性局限,并真的以为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半封闭股市会“赶英超美”了。然而,5.30开始的数日暴跌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黄粱一梦,而且,即便在官方判断中,这样的跨越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眼里,中国股市也还只是一个初现转折可能的市场。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尚福林最惯用的一句话看出端倪。理解了这句话,投资者的投资才算是理性投资,投机者的投机才算是清醒投机。

    众所周知,股改至今,基本成功,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居功至伟。尤其是源自股改的牛市之花在中国盛开的时候,市场人士对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溢美之词便更加多了起来,07年初,他当之无愧地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可谓是风光无限。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他那支“不回头的股改之箭”,才让投资者在四年熊市之后真正体验了一回牛市的魅力,股票市值在巅峰时期更是超越港股市值,达到创纪录的18万亿。

    然而,细心的投资者也会发现,不论别人如何夸赞尚福林本人,也不管别人如何狂热美言中国股市的时代价值,但在尚福林口中,有一个对股市定性的词汇却从未变过,这就是“中国股市正经历转折性变化”。与他人甚至包括证监会副主席、尚的同事范福春口中出现的所谓“历史性的转折”相比,尚福林对中国股市性质的看法无疑是保守的。

    这符合尚福林的风格。记得2003年上半年笔者还在做记者时,曾在国内首次报道过“神秘”的尚主席对股市真实看法,那篇文章叫《尚福林重新定位中国股市》,其中部分写的,便是尚主席做事谨慎但却果敢的一些特点。而那篇文章之所以轰动的背景,便是尚福林上任证监会主席半年来依旧“无为”因而引发了媒体的激烈批评。

    可见,尚福林做事一向是谨慎冷静的,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类型。而对于中国股市目前的定性,尚依然秉承了他一向的风格,这便有了他口中常出现的“转折性变化”一词。

    在此,笔者之所以耗费如此多的笔墨讲这些“细节”,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笔者完全赞同尚福林对股市的准确定性,反对那些过分夸大中国股市前进步伐的论调;其次,是因为“历史性转折”等等洋溢着浓重乐观主义色彩的观点在目前的中国颇有市场,所以有必要强调尚福林的这一审慎看法;再次,是因为投资者只有对中国股市的定位把握得当,才可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处置适当;最后,是因为尚福林的观点会直接影响决策层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判断。

    记忆中,尚福林首次谈到“转折性变化”一词是在去年底在北大召开的“2006年中国金融论坛”上。在那次发言中,尚福林把股市向好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等系列基础性工作,认为其取得了“显著效果”。他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市筹资额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年度;券商历史风险问题平均压缩了95%,证券业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上市公司清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开放取得新成就,目前已设立24家中国合资基金公司和8家合资券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也就是说,尚福林在此总结了从股改、股市筹资额、券商风险化解、证券业现状、对外开放进展等多方面的成绩,认为股市已经基本走出低迷。我以为,这一判断是谨慎的,也是正确的,尚福林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只是肯定了整个证券业扭亏为盈的转折性变化。

    但显然,尚福林更知道中国资本市场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艰巨”问题,所以他接着表示,我们的市场基础依旧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效率不高等制约市场发展的问题,而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尚福林认为,“要大力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不断推动市场创新发展,鼓励一批券商做大做强;全面强化市场监管;按照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稳妥推出金融期货,确保顺利上市和平稳运行。”

    尚福林在论坛上的讲话是简略的,但其指出的问题却实实在在。比如什么是尚福林口中的“市场基础薄弱”呢?很简单,这里主要指的是作为股市基石的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业绩差、成长性差、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积重难返。众所周知的是,直到这番话之后的“2.27暴跌”之时,一向直言的成思危副委员长还指出,按照国际标准,我们的上市公司依旧有70%不合格,由此可见我们的上市公司整体上是多么让人不放心;再比如什么是尚主席口中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效率不高”呢?也很简单,这指的是我们的市场交易机制依然是单边市,做空机制根本没有,只能做多,指的是我们的资本市场依旧只有股票主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等基本没有或规模袖珍;指的是我们的股票依旧在爆炒垃圾股,所以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根本还拿不上台面……

    尤其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我们的市场基础薄弱这一点还体现在我们虽然号称完成了股改,但至今依旧有2/3从非流通股变化而来的“流通股”根本没有流通,这便是我们所谓的“大小非”,规模大约在10万亿市值。因此,即便以其中一半永远不会被允许流通,那么我们的股市在未来3--5年内将依然有5万亿“大小非”要抛向二级市场。单单拿这一点来审视我们目前的股价,理性的投资者也该知道我们的股票价格有多少“结构性溢价”在其中。也就是说,你目前所买的上市公司质地如果没有一定速度的改进,那么你所买的股票价格便可能远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而由此推断的结论便是,当前的中国股市只能是一个“投机市场”,所以经济学家创造的所谓“结构性泡沫”根本难以避免,只不过,这泡沫时大时小罢了。

    懂得了这一点,你也便能够理解中国股市所谓“政策市”的“时代特征”了,因为第一,我们的市场是应改革需求行政性地“试验”催生的,作为一个完善股市所该剧本的市场经济土壤当时非常薄弱,如今也差强人意,仍需假以时日发展之;第二,我们的市场虽然经历了股改,貌似成熟一些了,但它至今依旧是一个半流通半封闭和自带泡沫的市场,只是和宏观经济的融合度更高了。因此,它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呵护,更离不开政策调控,否则,它便只能投机到死,最终拖累银行,拖累经济,拖累中国的发展。

    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尚福林主席在一直避讳使用过分乐观的词汇,而总是用“转折性变化”来形容我们目前这个非常热闹的“资本市场”。而作为投资者,也只有你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之后,你才会做出正确的政策预期,最终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比如,在5月市场“死了都不卖”的高度疯狂状态,谢国忠等经济学家一直呼吁政府对股市进行必要的干预,但也有几位经济学家却坚决反对政策干预,并引导投资者也做出政府不会干预市场的判断;而在政府祭出了抬高印花税政策之后,他们又竭力抨击这一政策,认为其违反了市场化原则,大叫“不服气”等等。然而,当投资者了解了上述事实,了解了尚福林主席用词谨慎的内涵之后,你还会被那些专家忽悠得“找不着北”直到在政策推出后被动中招么?

    答案当然是“不会”!为什么?因为很清楚,这个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的市场依旧是盛产投机的市场,它的诞生、成长、壮大都离不开政策,它离开母体的时间还很短,它的市场化之路还很长。实际上,也只有投资者了解了这些中国股市的实质,你才会在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对资本利得税的推出,比如对其他可能的行政调控措施的推出。因为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是,政府创造了这个投机性极强的股市,便会竭力以政策之力避免它因疯狂而死亡。是的,在能避免政策干预的时候政府会尽量如此,但极端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幼稚地认为,政府会像某些经济学人期望的那样放手不管。

    我们看到,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它不仅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而且,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房市泡沫高企、通通胀压力陡增、外贸顺差居高不下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大有复制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的极端风险。当此之时,中央政府对股市泡沫的警惕便决不可能放松,政策调控之手也便随时可能降临。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谈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色并非宣扬和喜欢“政策市”,摆脱政策市是我们每个热爱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的最终希望,因为爱默森说过,金钱虽然是“客厅里难以启齿的话题,但其“效益和法则”“像玫瑰花一样美丽无比”。投资者和融资者需要这“效益和法则”,中国经济需要这“像玫瑰花一样美丽无比”的“效益和法则”。只不过,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只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那“效益和法则”离我们尚有距离。

    
 
来源:金融界
数据载入中...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