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实体融资困境加剧 银企争相自保

2015年10月20日 07:1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东中西部多地调研时发现,一方面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现金流吃紧,信用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个别银行机构为自保,或抽贷或骗还,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崩盘。更令人担忧的是,银企之间的博弈已经在双方心理层面产生连锁反应,彼此不信任感加重,银行机构更加惜贷、慎贷,企业还款意愿降低,加上一些地区民间融资成本不降反升,实体经济融资愈发艰难。

  争相自保或引发恶性循环

  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国宏观经济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型之时,企业、银行机构都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银行机构指责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逃废债行为又有抬头,放贷更加谨慎;企业指责银行抽贷、骗还,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位于湖北襄阳的万宝粮油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前几年襄阳几乎所有的银行机构都争相给这家明星企业贷款,高峰时期8家银行放款总额接近8亿元。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引导该企业远赴莫桑比克种粮,并承诺给予信贷支持。2013年底,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浦发银行抽贷7000万元,随后各家银行纷纷跟进回笼贷款,企业现金流瞬间枯竭。

  还有企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为收回贷款,基层银行信贷人员采取“骗还”的方式收贷。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此种现象很普遍,银行信贷经理担心企业不还钱,哄骗企业还贷后还能续贷,让企业到小贷公司借过桥资金还贷款。结果贷款下不来,企业高息过桥资金变成了长贷,资金链马上吃紧。

  中部一家石材加工企业老板说,“去年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骗我还款,说是先想办法还了,10天左右可以再贷出来,我就去小贷公司借了些过桥资金,月息3.5%,哪知道半年都贷不下来,每个月高利贷利息压得企业喘不过气。”到今年初,经过与银行反复沟通,终于拿到了2800万元贷款,但已经元气大伤。

  银行机构则指责当前企业诚信度不佳,抽贷的往往都是信用不佳、发展前景暗淡的企业,而且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有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会遭到淘汰,“谁都怕碰到地雷”,信贷投放只能从紧,尤其小微企业风险更高。在温州,去年该市公安局共办理逃废债务案件165起,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00%,涉案金额达4.2亿元。

  福州农商行董事长张永良说,一些企业把银行的信贷资金当成自己的钱,有钱也只还高利贷,银行的钱能拖就拖,不讲诚信。

  银企信任生态遭破坏

  银行机构人士和企业分析,银企关系恶化是当前经济困难期的表现,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信用风险增加、银行风险与补偿机制不匹配,短期看银企争相自保,一有风吹草动即可能破坏靠双方脆弱的互信基础。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违约增多、担保圈风险相互传染等因素影响,当前企业信用风险呈现出明显加大的趋势,银行业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多家银行机构负责人介绍,这表现在一方面不少地方大额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多点扩散。另一方面,风险蔓延正在加剧,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目前情况看,存在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从产能过剩行业向上下游行业蔓延、从风险已经显现地区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迹象,银行授信客户失联跑路事件层出不穷。

  中部一家城商行董事长说,“降息降准只是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解决不了贷款放给谁的问题,银行现在是不敢放贷,风险与风险补偿机制不匹配。前期第一轮定向降准的时候没有本行,我们也没有要去争取的意愿,哪怕增加了10亿元的流动性,这10亿元还是得贷出去,如果碰到风险,银行可能要通过其他100个贷款项目才能填补这个损失,还不如不要这个资金,把它存在人民银行。”

  即便是基层金融机构,也认为银行机构存在短视行为,从一种轻率到了另一种轻率,但对于基层金融机构来说,无力改变当前格局。广发银行无锡支行相关负责人说,当前银行的信贷文化与绩效考核有问题。碰到经济上行期,层层加码盲目扩张,基层为了拿奖金、薪酬,不加选择地投放,前几年扩张总盘子甚至远高于GDP。现在,当宏观经济遇到暂时困难,遇到风吹草动争先恐后采取抽贷夺路而逃,加速了企业死亡。这也是源于各家银行考核,对于不良贷款处罚问责力度过于苛刻。

  该负责人说,苏南地区过去民间借贷发达,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现金流问题。但如今形势不好,“到期必还”的信用被打破。企业间、银企间信任关系遭到破坏。银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以前讲今天还了,明天就贷给你,现在权力上收,贷款还完后不贷、少贷、迟贷等现象普遍。以至于一些本来关系好的企业,也担心还了贷款无法续贷,反而出现有钱不还的情况。“有企业家就说,现在不敢还了,还了之后再高利息也借不到,新贷也办不了。”

  融资成本高企实体输血更难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虽然银企关系恶化并不是普遍现象,但已经对双方心理产生影响,不信任感普遍增强,这给实体经济复苏带来新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作用,引发银行机构对实体经济惜贷、慎贷,在连续降息降准之后,贷款难仍然存在,而且民间融资价格居高不下也印证了输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依然不足。

  一些地区的企业感受到贷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苏州美罗升降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增男说,商会开会时至少有3家企业为“续贷难”诉苦。“以往贷款还了还能再贷出来,去年底以来,续贷难了,大家都说企业情况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原来提供担保的单位不愿再担保,银行原来说可以续贷也不愿贷了,现金流陡然紧张。”他说,自己的公司效益不错,最近准备新投一个项目,仅仅200万元的资金缺口都很难从银行贷款。

  湖北天门金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远超从2008年开始种植树莓,在当地流转了2000亩土地,自有资金投入了近6000万元,好不容易熬到了收获期,营销资金却跟不上。他说,“我3年前评估的总资产为8000万元,贷款需求到今年才迫切起来,照说经过7年培育,已经没有什么风险,可是至今只贷了800万元,一听说没有抵押银行掉头就走,说是要等着有现金流再说。到了有销售回笼的时候,我就不需要贷款了,现在就是差这一口气,我只好找小贷公司贷了500万元,月息3%,听说现在民间资金更贵。”

  贷款难还推高了民间融资成本。一名在武汉做资金中介的业内人士说,“今年以来国家宽松货币政策贷款基准利率大幅下降,但民间借贷利率不降反升,市场上的钱异乎寻常地少,逼着我第一次到外地融资,钱少了价格自然高,民间融资月息今年一直就维持在5分、6分的高位,降不下来。就这个利息,很多小贷公司遇到生意还不愿意做,担心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泉州中鼎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安庆说,总体上,泉州民间小额贷款公司的月利率基本上没有低于2.5%的,实体企业用不起民间资金。最近一个客户拿着房产证和股票账户到一家小贷公司借款,希望通过房子抵押和股票质押申请月息3%的借款,结果小贷公司都不借。事实上,现在民间借贷月息基本上都超过了3%,短期民间融资的利率基本上在5%到6%,年化利率60%到72%。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