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收益率创新低 月末高收益理财产品难再现

2015年09月15日 10:04    来源: 今日早报     刘伟

  月末高收益理财产品难再现

  “股市跌跌不休,想买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找不到了!”这是最近许多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的感触。随着央行的再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一路下滑,上周金牛银行理财指数数平均值为4.53%,较前一周小幅下跌,创下自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不过收益率的下滑并没有影响到投资者购买的热情,现如今连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行列。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仅最近三个交易日就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

  上周五,人民银行宣布,从9月15日开始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这意味着以往银行月末利用高收益率理财产品揽存的局面将被打破。今后老百姓等月底购买较高收益率产品的习惯也要改改了。

  央行新规降低市场波动

  考核节点消失 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恐难再现

  上周五央行通知称,自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自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央行首度对这一重要货币政策的考核方式进行大调整。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多实行平均法的考核方式,央行新规是我国货币政策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新规可以降低央行执行货币工具时导致市场波动,有利于平滑货币政策的影响。

  “央妈”的这条新规对老百姓理财会产生什么影响?政策出台以前,银行通常在月末、季末和年末这些考核时点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资金,以达到存货比标准,许多投资者也喜欢抓住月末时点去“捡便宜”。在新的考核制度下,银行在月末及季末冲时点高息揽存的动力将不复存在,今后大家也就无法在月末及季末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了。

  理财产品收益率创两年新低

  短期下滑趋势难改变

  金牛理财网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2%,环比下降4个基点。从金牛银行理财指数来看,上周银行理财指数平均值为4.53%,较前一周小幅下跌,创下自2013年6月以来的新低。

  其实不仅仅是上周,这样的情形早有端倪。融360日前发布的《2015年8月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自5月份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已连续4个月下跌。市场短期流动性偏紧,央行多次实施大规模逆回购以增加流动性。8月份,在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足、股市波动加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投资者从股市回流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降、收益率未达标产品增加等几个特征。

  对于上周产品收益率再创新低的原因,银行业内人士的解释为:一方面因为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已逐渐传导到货币市场,影响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股市6月份以来的调整,使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银行理财资金参与两融业务以及伞形信托等配资业务的规模大幅下降,使得参与股市所带来的高收益被削减。最近不少和股市有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提前终止的现象,在股市调整没有结束以前仍将持续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

  此外,8月25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及降准。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有5次降息及4次降准动作,市场整体流动性不断增强,理财产品收益率堪忧,9月份有跌破4.5%的可能。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及降准对于理财产品收益有利空效应,目前还不确定底部在何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未来可能进入低利率时代,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预计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理财客户资金重回银行

  专家建议可选择中长期小银行产品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目前资产轮动已经开始。海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姜超认为,在金融类大类资产中存在从货币牛市到债券牛市、再到股票牛市的轮动。自从6月份股市暴跌以来,市场追逐流动性,短期现金为王,目前又回到了货币牛市。这也意味着,在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配置价值正在提升。

  而银行理财市场当前的表现,也证明了投资者的资金正在向固定收益类产品流动。多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自从股市开始剧烈震荡以来,客户端涌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开始不断增加。“基于避险心理的作用,投资者的观望情绪较重,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这些场外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没必要独树一帜将收益率盲目提高。高收益区间未来会逐渐走低,高收益产品发行量也会越来越少。对于偏爱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期望获得较高的收益,对产品的选择和把握购买机会变得非常重要,建议在购买之前多进行查询,对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要及时进行购买,同时在投资期限上,尽量根据资金流动性选择中长期产品。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