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0日讯(记者蒋柠潞) 日前,普益财富发布6月份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报告显示,6月份有32款为结构性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分析表示,该类型产品在到期前是可以估算其收益的,此外,对结构性理财产品"好坏"的判定不能只看预期最高收益。
报告显示,6月份,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6411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2711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34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这34款产品中有32款为结构性产品,1款为组合投资类产品,1款为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
普益财富研究员李林夏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结构性产品本身就有很大的可能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因为有一些产品是可以确定其预期收益的,比如某银行挂钩美元兑港币汇率的结构性产品,根据其产品说明书中收益结构的设计,依据过去几年美元兑港币汇率的走势,其实已可估算出其到期收益,也就是说,在到期前,我们是已经知道它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但对于结构性产品好坏的判定,并不能只看预期最高收益,投资者在投资结构性产品之前,是已经知道它有收益区间的。
相关阅读:
保证收益需分清"高低" 投资者不介意"高收益非保本"
银行间债券市场受捧 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受益
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坐电梯" 数量减少为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