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4年7月下旬的“改革牛”行情,今年6月中旬以来遭遇重重一击,上证指数近两周累计下跌近1000点,6月26日还创出7.40%的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有人认为下跌合乎逻辑,因为有涨就有跌,有暴涨就有暴跌;何况,上涨本来就是由资金多寡决定的,这一轮上涨是人为制造的牛市,没有牢靠的基础。
有人认为剧烈下跌不符合逻辑,因为此轮上涨之前大盘已持续低迷近7年,甚至因此暂停新股发行一年多,上涨是合理的;何况,还有一揽子重大改革举措带来的红利预期,无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都展示出可观的利润增长空间。特别是中央“打虎行动”力度空前,标志一个治国理政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人们通过直接投资分享时代进步红利已不可阻挡,股市如此暴跌是缺乏理由的。
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与股市状况呢?笔者认为,经济基本面基本稳定;近期股市大调整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股市生态之病的反映,并不说明“改革牛”逻辑不再,行情不会就此终止。
第一,中国股市继续保持牛市的逻辑没有变。
中国经济的确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想回到10%以上的增长阶段已不可能。但通过努力,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实现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很大困难的。按照这样一个增长速度,2015年的绝对增量比2014年还要多,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和瑞士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的年度总量差不多。
一揽子重大改革举措并非只针对经济领域,而是涉及政治参与和政权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际博弈、社会治理和人权发展、民族兴盛和文明再造、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等各个领域和方面。并且,这是一场文明自信、民族自信的改革,是一场制度、道路、理论自信的改革,不会放弃立党立国之本,不会食洋不化和闭门造车,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治理模式、发展模式、对外交往合作模式要为全球发展治理注入新思维,开辟新路径。
所有这些改革动作,最终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凝聚人们的共同信念。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相当于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6%。人们通过股市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中国股市不单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而且是改革进程的晴雨表,自然会对经济发展成果和制度变革成果做出合理的反映。因此,“改革牛”的逻辑没有改变。
第二,发展直接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没有变。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既定目标,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的要求。2013年11月份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至2015年6月26日,沪深两市总市值与2014年GDP的比值为91.11%,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个数据是,美国的股票市值与银行存款的比例为9:1,我国仅约为0.5:1。
截至目前,我国非金融业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1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企业直接融资占比80%以上差距甚远。按照规划,到2012年底,我国的这一比值可望达到25%左右。
为此,就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除了沪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上海战略新兴板块也将推出,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将加快规范发展的步伐。而建立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就需要广大投资者参与;不过,根据不同层次市场的风险程度,也应当实施投资者适当性分层制度。
未来大的趋势是,有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的投资者长期参与市场。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一时尚弱的投资者,或者经过洗练实现脱胎换骨,能力提升;或者退出市场。不过,退出市场的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基金的方式间接参与市场。这个基本原则,对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一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直接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程,是与全社会的法治进程相一致的,任何打着“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旗号操纵价格、内幕交易的行为,都是依法打击的对象。国家没有必要利用股市搞“虚假的上涨”、“人造的繁荣”。
第三,“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建设健康的股市生态。
当前,我国股市生态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各方特别是决策层高度重视。
首先是监管者的生态。股市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主战场,目前以证监会为主要负责机构;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由央行、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虽然“一行三会”业已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在资金流动、资金价格(即利率)、资产价格(即股价)的监测方面,在政策的协调方面,都还存在“短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场外融资”争议,就很说明问题。究竟哪种方式的融资属于合规合法,哪种方式的融资属于违规违法,并无定论。
其次是市场参与主体的生态。上市公司应坚守本分,踏实经营,依据公司基本面维护自己的市值水准,而不去与机构“合作”操纵股价。机构投资者应依据公司基本面买卖股票和衍生产品,公允地发布投资咨询意见。中介服务机构应根据发行人和投资人的双向需求提供服务,协调双方谈判,得出双方都认可的价格。客观地说,指望靠投机牟利的市场主体并不在少数。
第三是舆论生态。舆论生态是由人和机构共同营造出来的,媒体往往发挥着“放大器”的作用。
在舆论场掌握着大喇叭、中喇叭的并非只是媒体,也包括经济学家、行业专家、“跨界”的意见领袖、市场分析人士等。从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赌场论”算起,舆论场上对中国股市的谩骂几乎成了中国股市发展的一条“暗线”,与中国股市披荆斩棘向前发展的“明线”并肩而行。
形成这样一种舆论生态,与我国早期股市草莽生长有关,也与整个社会对资本市场的偏见、歧视有关。“赌场论”的传播不过是这种舆论偏见和歧视的突出表现而已。
与谩骂股市的“舆论秀”不同,另一种舆论倾向则是“绑架政府”。有人把党中央国务院支持规范发展股市的方针歪曲、异化为“人造牛市”、“国家牛市”,刻意树立一个不存在的靶子进行批评。有人说证监会出台监管措施、依法查处违规就是打压行情,出台融资融券措施、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就是催生行情。在行情火爆时,有人就主张出台打压行情的措施等。
不知是中国的土壤太宽容还是外来的和尚更随意,6月26日,耶鲁大学的教授陈志武竟然提出这样的命题:按照8000万个股票账户来说,即使把A股股票泡沫弄得非常成功,最多就是这几千万人可以受益,还有13亿多其他的中国人怎么办?不知他对于美国股市与美国民众利益的关系是怎么界定的。
还有一种舆论是为谋私利,公然散布违反国家整体利益的谣言。比如有的机构公然散布国家即将上调印花税率的虚假消息,散布监管机构集中强制清退场外融资的虚假消息,编造证监会负责人甚至国家领导人的虚假消息。
有的机构通过舆论诱导,鼓动群体性不理性操作,制造市场混乱。有的机构“指导”旗下投资者在某月某日集中行动,“全部清仓”或者“半仓”。稍动一下脑筋即可以想到,集中清掉的股票卖给了谁。这实际上是鼓动集中砸盘。
官员表态则是另一番舆论风景。最近,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就问,“这轮改革并不是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最集中、推进速度最快的一轮,为什么这次改革就出现牛市,那以前的改革开放呢?”6月26日,一位市长以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嘲弄股市,引起哄堂大笑,“黑色幽默”了中国股市一把。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这样的官员与意见领袖们一道,为股市舆论加入了不少的负能量。
以上所述的舆论生态,应当加以重视和改变。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加强资本文化、资本理论的建设,帮助官员、学者、分析人员提升资本文化素质,引导人们尊重市场,科学看待资本这个东西。二是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如散布某月某日新闻联播将宣布印花税率上调虚假消息,编造国家领导人预测股市点位虚假消息,相关人员应依法处理。
第四,要认真对待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博弈问题。
每次中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前后,都少不了境外机构、境外媒体的“关照”。此次也不例外,如摩根斯坦利、高盛、黑石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彭博社、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都在5月末6月初出面唱空,其中几家称中国牛市将终结。
而同样在“复制”的情况是,境内一些“专家”也紧密呼应这样的诉求。
对于这一现象,很多人都不情愿用“阴谋论”来解释,认为“言论自由大于天”;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谋共识,多谈合作,把批评当作鞭策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虽然阴谋论不可以放大,但也不能无限缩小,甚至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多谋共识、多谈合作与必要的斗争并不矛盾。
近年来,无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形势,还是对政府投资、地方债、房地产等政策抉择,还是对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组建,唱空、干扰的行为(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有行动)并不少见。那几个国家对我国东海、南海利益的争夺,对我国港台事务的干涉,都很直白露骨。对此挑战,我们应当坦然、勇敢而理性的对待,而不是自我麻痹,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
客观地说,国与国之间有利益的博弈,是十分正常的;这与国与国之间有更多合作的诉求一样正常。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双向的。
既然股市是一国经济和制度变革的晴雨表,那么股市上有利益争夺也丝毫不值得奇怪。我们要通过金融谈判,谋求平等互惠的合作,也要守住自己利益的底线,维护本国股市的正当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已很高,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也在继续提高,我们应当完善监测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对于利用期货等工具,恶意制造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的机构,不但要保持必要的警惕,而且要依法予以查处。我们认为,依法查处恶意制造金融市场动荡的行为,恰恰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对境外机构从事正当交易是一种保护。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清醒认识股票市场的基本属性、基本运行规律,一如既往地加强和夯实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保护和激励合法合规投资行为。全体市场参与者都应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分享市场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参与市场。要敬畏法治,敬畏市场,敬畏风险,努力打造各方依法办事、规则透明有效、主体公平博弈的股市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