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再出新消息。外媒披露,我国考虑允许上海自贸区发行境外投资者可以投资的资产支持证券(ABS)。知情者称,这类ABS以人民币为计价和交易货币,除了境外投资者,也向自贸区以外的国内投资者开放。
不过进展不会那么快。《每日经济新闻》披露,从某股份行自贸区业务负责人处证实,目前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确实正与国内银行讨论该业务细则,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
在不能大规模发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既要盘活资金市场,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就让允许境内外投资者参与的资产证券化主张甚嚣尘上。
如果中国大规模启动资产证券化项目,届时将有10万亿(甚至更多)元人民币的资金进入消费、投资等各种市场,货币的周转就会脱离传统模式。
中金公司宏观研究团队近日在研报中指出,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化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方式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未来几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步伐将会加快。
根据报告,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三类产品。2014年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833亿元,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342亿元,资产支持票据89亿元。三类产品合计总发行量3264亿元,较2013年增长10倍以上。
银行发起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占主导,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品种,2014年底占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的82%。与2014年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1.4万亿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但大致的方向已经明确,也说明未来资产证券化潜力极大。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摆脱信贷主导的模式,银行很有可能不依赖存贷差谋生,转而成为金融中介机构,依靠佣金与金融产品设计能力谋生。
由于存贷差收窄,加上利率市场化与实体经济风险上升,过去习惯了好日子的银行对资产证券化兴趣不大,现在则严肃地当成一件大事来做。
由于资产证券化,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将是直接融资,而非间接贷款。未来流通中的现金将进一步下降。美国流通中现金仅约占GDP的2%,相比之下中国现金占比则太高。随着投资市场扩大,M3等必定大幅上升。你要买车?可以,融资机构提供贷款,而该贷款转身就成为投资品种,出售给投资者,形成一个投资与消费的循环。
资产证券化来自把“金融毒品”卖给全世界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试水此项业务,房贷资产在证券化后打包成投资品,通过评级,卖给市场上张着大嘴想获厚利的投资者。
美国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证券化市场迅猛发展,产品余额从1980年的111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7年的9.3万亿美元,同期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率也从7.6%升至64%。美国房地产价格飞速上升,买得起房、买不起房的都通过房贷资产证券化,获得资金在郊区买上了房子。但次级债证券化产品也直接导致了2007年的次贷风波。
资产证券化是一件好事,但监管必须严格。否则一旦销售、评级等出现连串的造假,再撒上糖霜冒充3A级证券,就会演变成面向投资者的庞氏骗局,最后可能以金融危机收场。
中国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较低水平,激励机制不够,评级机制不够,虽然在审批等方面有所改善,虽然存贷差下行会倒逼资产证券化,但形成完善的市场谈何容易,目前只能说是试水。
在自贸区离岸市场进行资产证券化投资试验,其渠道是特殊账户,境内投资者可能会兴趣极大,但习惯于成熟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则未必。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池由谁来审核,由谁来评级,产品又由谁来设计,受益权如何?以往QFII投资,国际投资机构申请了额度,但往往不会用足额度,原因就是不了解、不信任,但效率低、汇兑风险大。这些因素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同样存在。自贸区资产证券化值得一试,但希望能够彻底市场化,并且神似国际上的成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