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欧央行推QE 欧元由升转跌

2015年01月23日 07:2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这两周汇市情况较复杂,上周是瑞士央行取消参考欧元汇率这一多年做法,引发汇市大动荡,瑞郎大升,欧元大幅承压。本周有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巴西央行加息等事件,这也对汇市造成些影响,但冲击相对有限。本周的重头戏是周四 (1月22日)晚间的欧央行会议,因其可能推出量宽措施。截稿时,欧央行会议刚结束,其宣布维持利率不变。

  随后的21:40,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决定从3月起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国债,到2016年9月,将一直购债,直到通胀持续改善。TLTRO利率将等同于MRO利率。

  英央行立场转软

  本周三英国央行公布的本月上旬(1月7~8日)利率会议纪要显示,英国央行9名委员预期2015年一季度英国通胀有可能降至零,且降至零以下的机会超过50%。同时,委员们认为,如果欲达到2%的央行通胀目标,英央行政策“可能需要调整”。而之前一直赞成加息的两名委员也改变了立场,称英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比较合理”。

  英央行利率会议多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自去年8月以来每次利率会议均有上述固定的两名委员赞成加息,虽然仅占9名中的少数,不足以改变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微,但透露出的信号很明确,即英央行已有些加息压力。

  这次利率会议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整个央行口气变软,其次是一向顽固的鹰派出现倒戈,所以对英镑造成一定压力。英镑周三仅跌0.13%,北京时间周四20:55,英镑暂涨0.38%至1.5192美元,展现出较为抗跌的势头。

  造成英镑抗跌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之前数周市场对英镑的加息预期已显著下降,所以纵然这一次预期再降,但仅“五十步与百步”区别,根本性质没变多少;二是欧元兑瑞郎近期动荡不已,这使得资金部分流入英镑避险,这就造成英镑支撑有所加强;三是本周英国公布的就业指标较好,极大地扭转了市场悲观预期。未来英镑短期内应难以进一步下跌,可能出现横盘或小幅反弹,操作上可偿试做多英镑。

  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

  本周三加拿大央行利率会议宣布,降低基准利率25基点至0.75%,这出乎所有人预料,对加元短线压力较大。同在周三,巴西央行宣布加息,但对汇市影响有限,因其并非主要交易币种。

  加拿大央行会议在声明中预测2015年加拿大经济于下半年缓慢增强,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2.1%,然后于2016年加速至2.4%。加拿大央行行长Poloz表示,降息主原是油价过低,“还有进一步操作空间”。

  由于降息太突然,周三美元兑加元大涨1.89%至1.2335加元,周四则暂时横盘,同上时间美元兑加元暂报1.2337。

  加拿大盛产能源,虽然该国不像中东一些国家极度依赖能源,但毕竟如今油价已跌得过多且维持时间过长。油价下跌时,一方面造成加拿大通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恶化其能源出口收入,进而损及国际收支,这对其货币构成利空。

  不过,油价下跌可能并非加拿大央行降息的全部原因,部分原因还与其预期欧元区将大规模推出QE相关,这意味着汇率战或将进入新一轮。上周,原本一直坚持打汇率战的瑞士央行没能最终抗住,故其他国家大多就会有些警觉,均想做些预防工作,这就包括提前降息,尽量使得本币升值压力下降。

  加元虽贬,但继续大幅贬值机会相对有限,也许再惯性贬一、两周就有机会止跌。加元之所以难以多贬,原因主要是油价下跌多少有些人为因素,不排除西方有故意压制俄罗斯因素。当然,经济疲弱亦是油价下跌重要原因,只是该原因可能很难完全令人信服。加元超跌较为严重,故连续大幅贬值机会有限。操作方面,加元近期仍可以做空为主,但仓位不宜过重,亦不可过贪。

  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欧央行周四晚间结束利率会议,其宣布维持基准的再融资利率于0.05%不变,同时宣布维持存款利率-0.2%不变,并维持边际贷款利率0.30%不变,均符合预期。

  绝大多数人预期,欧央行这次会议推出了收购部分成员国主权公债的量宽措施。以往欧央行已在收购资产担保债券,但通缩难除,故现在可能得加上收购主权债项目。

  据外媒报道,一名欧央行执委会成员本周三表示,欧央行可以从3月份开始每个月购买500亿欧元债券,直到2016年12月,这相当于年购债6000亿欧元。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曾提议投入多达1.1万亿欧元进行宽松操作。

  由于本周之前欧元曾因QE预期及瑞郎放弃“联系”欧元而连跌了五周,故本周欧元反有所企稳。本周三欧元不跌反升0.33%,本周四同上时间暂续升0.30%至1.1624美元。

  周四晚间,欧央行宣布推出QE政策后,由于每月购债额度略超市场预期的500亿欧元,故欧元由升转跌。截至当晚22:58,欧元由之前上涨约0.3%转为下跌1.11%至1.1462美元。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