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近日采取的两条措施看,“维稳”货币市场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至于后续货币政策的执行,高层已经明确定调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则将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措施的使用。
1月2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7天期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85%。这是时隔一年后央行首次重启逆回购,上一轮启动逆回购操作也是在春节之前。据此计算,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500亿元,终结此前连续五周既无资金投放也无资金回笼的格局。当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下降1.7个基点至2.7710%。
1月21日晚间,央行官方微博宣布,近期续做了到期的269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并新增500亿元。
央行采取的上述两项措施已经明白无误地向市场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将动用一切手段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但前提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
李克强总理21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说,中国经济2015年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达沃斯论坛“全球市场波动是否已成为新常态”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和时间,但不是万能药。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但中国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一位是总理,一位是央行行长,他们非常清晰明了地向市场传递了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重要性。但部分机构仍在信誓旦旦的预测,在今年二、三季度将可能大幅降准。
大幅降准是一个什么概念?1个百分点还是2个百分点。即便按降准1个百分点来计算,释放的资金也将超过1万亿元。去年的小幅不对称降息,就在A股掀起了大波澜。假如这些机构预期中的大幅降准梦想成真,不知道A股会涨成什么样子?
在这方面,周小川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央行一直在尽力保证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要过量,但来自海外资金流入仍然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流动性,这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影响,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中国股市。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在大胆预测降准的幅度,申万的分析更理性一些。他们认为,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很大程度上与投放基础货币的具体手段关系不大,更多还是需要央行的信贷鼓励政策配合,包括将MLF与信贷投放挂钩等。央行选择MLF加量续做,反而意味着短期内降准的概率更低。MLF主要是维持资金面稳定,短期主要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压力,未来观察MLF的利率是否调整将更为重要。
从央行选择逆回购重启与MLF加量续做来看,至少一季度大幅降准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于以后会不会大幅降准,全国“两会”以后再做预测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