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IC卡实现闪付四川“芯”支付生态圈雏形渐成

2015年01月08日 07:3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吉雪娇

  对四川居民而言,通过金融IC卡独有的无需接触、无需密码的“芯”支付方式——“闪付”,应用于超市、便利店、百货、药房、地铁、出租、加油站、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领域已不再遥远。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金融IC卡在我省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将统筹推动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有效发挥金融IC卡在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

  A

  推动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

  四川将以金融IC卡电子现金在公交、出租、地铁的应用及景区门票购买为突破口,推进金融IC卡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用事业缴费、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长途汽车站、交通违法罚缴等领域的应用。

  按照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中的时间规划,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由商业银行发行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为金融IC卡。

  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截至日前,金融IC卡发卡量已突破10亿张大关。而在四川,此次意见也就金融IC卡发行规模给予了具体时间表:2014年底实现金融IC卡累计发行达到5000万张;从2015年开始在县级及以上城区停止发行磁条卡,新发行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逐步在乡镇推广金融IC卡;在2016年底形成以金融IC卡为主的局面,金融IC卡在银行卡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

  在对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国有大行成都营业点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银行所发行的新卡中,除特色卡外,都已是同时带有芯片和磁条的金融IC卡。而已发行的磁条卡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到期后将换成金融IC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融IC卡逐步取代磁条卡,全新的“芯”支付也迎来了最佳契机。作为以智能芯片为介质的银行卡,未来四川将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金融支付、身份认证、信息管理等综合服务。这也意味着,通过一张金融IC卡实现多用途的移动支付成为了可能。

  未来四川将以金融IC卡电子现金在公交、出租、地铁的应用及景区门票购买为突破口,推进金融IC卡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用事业缴费、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长途汽车站、交通违法罚缴等领域的应用。

  具体来看,今年底全省60%以上市(州)实现刷金融IC卡乘坐公交、出租;力争实现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门票、缆车售票点可受理金融IC卡,同时在景区入口至少设置1条金融IC卡闪付通道,并支持电子化门票。

  B

  移动金融将成新热点

  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PC上网比例80.9%,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意见认为,四川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同时也有利于拓展移动金融服务领域,培育多元化的信息消费市场,助推抢占移动电子商务高地。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PC上网比例80.9%,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央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看来,这也意味着今年将成为移动金融的普及年,移动金融正在重构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

  其中,金融IC卡无疑是重要媒介。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移动金融,创新性地将银行账户通过金融IC卡芯片嵌入到不同形态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其本质是智能化、网络化的金融IC卡,将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为了有效促进四川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意见也特别要求,要立足金融IC卡多领域应用,积极探索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其中,“今年底前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移动金融产品发行量初具规模,实现在成都地铁、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部分金融、消费领域的应用。2016年底前移动金融产品发行量稳步增长,基本实现在金融IC卡应用领域的全覆盖。”

  此外,意见还指出,要在今年相关市(州)、行业自建的应用平台有序接入省级基础服务平台,支持金融IC卡跨地区、多领域应用,促进金融IC卡向移动金融升级,构建全省智能、便捷的移动金融公共服务体系。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22年,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