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北故宫去看“故宫三宝”,是今天的重要行程。
台湾的朋友自谦,说台北这地方风水一般般,比如老蒋住的士林官邸不过是个龙尾巴,所以注定反攻大陆不能成功。不过,这里还有“我们最后的一块风水宝地” -- 那指的就是台北故宫。
老蒋仓皇渡海时没有忘记带去的六十余万件珍宝,便储存在这里。至今,这里仍是各方文物爱好者的圣地。特别是大陆来的旅游团,台北故宫是必须要光顾的地方。
不过,这样一来好好的一座仿古建筑不免变得有点儿像菜市场 – 大陆来的游客太多了。短短二十分钟,我们眼前就走过了三个北京团,三个上海团,两个广东团,还有一个云南团。这还是严格限制流量以后的结果!
然而,这事儿恐怕无从抗议,因为要问起大家来台北故宫看什么,真是活脱脱一群逛菜市场的。我们要看的这故宫三宝,常被人们戏称为 – “火锅,白菜,红烧肉”。可不都是菜市场里的东西?
所谓故宫三宝
其实,这是三件在台北故宫三楼长期展出的重要文物,因为造型与生活中的某一件东西惟妙惟肖而被游人冠以如此说法。
“火锅”,指的是毛公鼎,因为它肚大口阔而得此称呼,是一件周代的礼器 – 也兼食器。确切地说,把它称作火锅,还真不算冤枉。古代诸侯用它烹饪的时候下加柴火,炖煮自如,与现代火锅满相似的。
“白菜”指的是清末谨妃宫中所存的一棵翡翠白菜,大名“翠玉白菜”。上绿下白,叶子苍翠欲滴,上有一对小虫,也活灵活现,似乎在表示这白菜是绿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红烧肉”则是一块玛瑙,名为“肉形石”,皮肉俱全,活脱脱一块刚刚烹好的东坡肉。
连台北故宫三宝的介绍网页上,也把这三宝合称为“酸菜炖肉火锅”,只不过白菜只有一手长短,红烧肉也只有一块,这火锅恐怕吃起来多少还有些寡淡。
同行的人有懂行的,说起这台湾三宝娓娓道来,其实它们背后还是颇有故事的。
比如毛公鼎,从铸造角度来说,它并不是特别精致的。我国青铜器最精美的出现在商代,到了周代略显粗糙。好在它承载了那个时代一个新的文化概念 -- 周朝青铜器更加重视铭文,如今流传下来的“钟鼎文”便是其泛觞。毛公鼎上刻有约四百字,是铭文最长的。
别小看这铭文,除了能作为历史研究依据以外,这也代表着印刷术在中国具备了出现的条件 – 铭文可以做拓片,一张一张拓下来,就是一次次原始的印刷
可惜,这铭文正刻在鼎内,估摸着做火锅是不太适合的,那会把文字弄模糊的,这东西要是送到厨房,顶多煮个白菜汤。
至于翠玉白菜,原来都认为它属于瑾妃的陪嫁,考证下来,它应该属于瑾妃的姐姐珍妃。两人同时入宫。瑾妃比较现实,故此她的陪嫁多是金银珠宝。珍妃气质甚好,故此他他拉氏嫁女时将这翠玉白菜作为陪嫁,意思是冰清玉洁,而上面放一个蚱蜢,一个纺织娘,是因为它们善于生子,带有多生孩子的寓意。
老萨对此颇为不解 -- 纺织娘倒也罢了,蚱蜢那是蝗虫啊!这玩意儿能生是能生,不过生多了那可绝对是灾异,曾有皇帝恨得吃这玩意儿。这样联想起来,怎么琢磨怎么对清朝人的逻辑不能理解。
“白菜”本来是珍妃的,但入宫之后,瑾妃每看到翠玉白菜就十分喜爱,珍妃干脆把它送给了瑾妃。自此,它一直摆放在瑾妃的寝宫万福宫。如今,只是把它从原来做好的托子上拿了下来,分别展出而已。因为托子如今也是文物,也要好好保护也。
说道“红烧肉”,颇有小孩子来参观后,把它写作“红烧肉化石”。这块玛瑙的特色实际来自它的杂质,浑然天成,只有“肉皮”上的毛孔是人工制成,更显真切。至于肉太少的问题没法解决,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倒是白菜还好办,一共存在过六棵,其中台湾三棵,故宫两棵,还有最好的一棵被孙殿英所盗,流失不知去向。
有趣的是,在故宫专家眼里,“白菜”和“红烧肉”的文物价值比不上其名气,不过是小珍玩而已,评级在“重要文物”,而毛公鼎要高一些,是“国宝”
前几天翠玉白菜送到日本展出,三个小时展室里面涌进五千人。它一回台湾,整个展览的参观人数就大打折扣,看来普通人和专家的眼神儿的确是不一样的。
有趣的是,老萨在旁边看到另外两件文物
其一是商代大钺,就是青铜大斧。
其二是著名的宗周钟。
这两样都是比“白菜”和“红烧肉”更珍贵的文物。不过想一想,一个可以用来剁肉,一个可以在炖好后敲响,让大家体验“钟鸣鼎食”的感觉。
很怀疑是台湾的展设人员故意放在那里的。
台北故宫现在限制参观,但每天仍有一万五千人要来欣赏这碗“酸菜炖肉火锅”,周围总是围得水泄不通。
这可能是世界上人气最旺的“酸菜炖肉火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