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6日,国内双粕市场已经为期了一个半月的调整,其中以豆粕调整程度最大,菜粕盘整后下挫。但粕强油弱的格局依旧未变,从这个特点出发,下半年仍可能有机会进场做买粕抛油。
总的来看,在国内油厂压榨利润未好转,并且恶化的前提下,粕也下挫,但油厂的挺粕抛油行为会继续进行。要放弃这个策略除非厄尔尼诺天气对棕榈油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带动其他油脂反弹。
近忧远虑齐降 粕类短期转弱
近期的粕类市场与前期走势简直是天壤之别,就连市场认为受基本面支撑的近期合约跌幅也在扩大。
首先来谈谈导致近期合约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来自于国内大豆港口库存与当前下游需求疲软的矛盾。截至7月16日,大豆港口库存为716万吨。大豆产能利用率下降至45%左右,由于近期豆粕价格下跌较多,所以豆粕成交量有所回升,16日成交量在40万吨左右。但仍有不少胀库的油厂选择停产数日。豆粕价格下跌令未执行合同数量减少,从定价来看,目前多数成交在3500~3700之间,基差也较之前有所下滑,近月以M1409+80个点成交;远月以1501+120个点成交。由于压榨亏损的进一步下滑,油厂或者停工,或者继续挺粕抛油。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CBOT大豆的大跌。截至7月16日,美豆主力合约跌幅达到15%,超过国内粕类市场,与油脂相当。在炒作完旧作库存的利多之后,短期市场关注焦点放在新作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面。根据美国主产区天气状况来看,一切都有利于新作生长,从生长情况来看,美豆作物优良率在72%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来看,对美豆生长不利的天气因素还未出现,因此基金更多增加空头头寸。而价差的缩小令近期合约无力反弹。7月11日公布的美豆单产被调高,更是对近月雪上加霜。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国内贸易商的点价。前期因为美豆价格太高国内贸易商没有进行相应点价,但后市价格下跌,对贸易商来说采购成本降低。目前南美大豆价格下跌,但升水比较坚挺。从上半年的中国进口量去看,南美大豆销售较为顺畅,在库存方面不会有太大担忧。这也表明国内贸易商的点价在这波趋势性下跌中基本完成。而国外保值者也已经通过高位卖出完成保值。所以价格跌跌不休,技术面,CBOT11月仍在1100一线徘徊。
天气预期未兑现 高库存压制油脂
前期受厄尔尼诺预期影响,棕榈油市场展开一波小的反弹。但厄尔尼诺的表现却相对温和,与棕榈油即将进入高产期的利空相比较,后者更胜一筹,棕榈油进入偏空状态。
截至7月16日,棕榈油港口库存为122.1万吨,较2013年同期减少1万吨,较年初增加112万吨。7月10日公布的6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出口与库存数据显示,6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降低至165万吨,低于市场预期的180万吨,盘中瞬间大涨,但后期走势面临国内油脂充裕,而消费不足的情况,所以不足以令油脂市场反弹到很大高度。
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也不断攀升,源自于油厂豆油精炼线开工率有所上升,截至7月4日,全国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为126.04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分月来看,5月份开始库存就明显增加,这与油厂的开工率增加和大豆库存高有很大关系。另外与油的宜存储特性有关,油厂会优先选择不宜存储的豆粕,故产生挺粕抛油行为。
面对菜籽油的库存,前期菜籽油抛储消息还未有定论,但是在国库当中的库存却相当高。从今年国家收储进展来看,由于国家未限定油厂收购量,收购进度较去年慢了50%,比如去年能收200万吨,今年同期只收了100万吨。而这个进展对国内菜粕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家不收,那么未来的菜粕就流入贸易商手中。尽管国储给油厂的菜粕价格在3050元/吨或者更高,油厂转卖至下游价格在3200元/吨以上。对于养殖行业利润不高的时段来说,很容易出现饲料原料替代以及被迫降价销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