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大省河南,自去年“金十条”下发后,河南省银监局及相关监管部门也在加紧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通过银行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外,河南省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发行了百亿规模的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而个别村镇银行却在寻找贷款资金的出口,为此将采取下沉网点的举措。
已审批小微专项债100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研发现,河南银监局主要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推荐银行业务创新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目前郑州银行已成功发行了5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洛阳银行5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已完成批复;同时,郑州银行还预计将发行5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
郑州银行相关人士介绍,去年发行的50亿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共支持了3000户小微企业,该资金募集成本与银行间市场募集成本相比略低,但比银行存款利率略高。发金融债需要一定的资格,专项的金融债有长期的资金来源,而且波动较小,在资金安排上更有计划性,可以支持了小微企业,同时还有一些利润。
另外,村镇银行在当地赢得老百姓认同,并迅速带动了存款规模的大幅增长,但同时,个别村镇银行的贷款去处却成了行长的难题。
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由郑州银行联合中牟县域民营企业和48名个人股东发起设立,2009年正式挂牌。到目前为止,其存款余额超过54.75亿元,贷款余额仅为27.01亿元,资产总额近60亿元。该行行长李贵福向记者介绍,村镇银行就应该在村镇服务,如果不在本地走出去就会失败。现在该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出口问题。
河南银监局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村镇银行用于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要大于70%,资金不能出本县域、不能用于购买理财、信托产品,只能存于当地的同业机构,主要还是为了强化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
李贵福告诉记者,该村镇银行也到转型期,网点要下沉到乡村,每个乡镇都会社区化,每个社区都要有网点。现在是存款多、贷款少,存贷不合理。因为经营时间短,客户经理年轻化,对贷款的风险度把握还不是很到位,网点如果一旦下沉,资金需求量就会很大,而农民经营、种植都在升级。
产业链给银行带来机遇
河南伊赛集团位于博爱县,目前是集养殖、饲料加工、屠宰、牛肉加工等一体化的集团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他们将基地牛棚租给农户,帮助农民从全国其他地方买入小牛,当农户将牛养大再回收,并签订价格协议。在这过程中,伊赛集团为农户做信用担保,每个农户每年可贷款120万元,这使农户每年的收入从几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
上述贷款模式是焦作商业银行修武支行创新的模式,据了解,由于牛价今年稳中有涨,现在当地其他银行也在效仿发展这种类产业链贷款模式。
在上述贷款过程中,银行除了在养殖场可以观察到农户养殖情况外,在银行内部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到养殖场的相关情况,保证了贷后管理的实时性。
此外,对于轻资产等科技创新性小微企业的发展,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已与中国银行等几家银行开展合作,通过一定的平台帮助银行做贷后处理。
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河南省同样在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邮储银行河南分行与该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联手,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市场”和“信用户”等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评定新用户20多万户、信用村32000多个。
李贵福表示,小微企业最多看3年,中型企业看5年,国有大型企业看8年,县域小微企业看当年经营情况就行,如果在贷款过程中发现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快速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