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9月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制药与国内本土药企海正药业(600267,收盘价14.08元)的合资公司海正辉瑞成立以来,这家中国制药领域最大的合资公司就一直被市场所关注。在运营一年多后,其目前状况如何呢?
今日,海正药业公告,控股子公司海正辉瑞富阳生产基地已于2014年5月顺利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新版GMP认证,于5月29日正式投产运营。
海正辉瑞首席执行官肖卫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有两大市场策略:一方面在国内主攻3~5线城市,另一方面公司已经确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希望尽快打入国际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海正药业多数的制剂产品已经注入海正辉瑞。因此业内推测海正药业或是欲借助合资公司加快从原料药企业向制剂药生产转型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宗原料药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目前类似海正药业的原料药企业大都在向制剂方面转型,但转型路径存在很大差异。
产品将进入海外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海正辉瑞成立之初,该公司注册资本2.5亿美元。公司现已拥有80余种产品,其中来自辉瑞制药的有7个产品,来自海正药业的有70余个产品。
不过,肖卫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母公司注入的产品现在没有完全推广,正在推广的产品有40多个,其它产品之后陆续会进行推广,基本到2018年就结束。”
肖卫红向记者透露,未来每年公司计划将5~7个仿制药产品推广上市,并将辉瑞、海正双方的合作从目前的生产领域扩展至研发、注册领域。“合资公司首先侧重于中国市场,未来两三年业务主要来自3~5线城市。”根据规划,公司预计至2020年销售网络将覆盖全国95%的三级医院,90%的二级医院和75%的一级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正辉瑞富阳生产基地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已有多个产品向美国FDA递交了ANDA(仿制药申请),在近期也将会迎来FDA的现场认证审查,这意味着海正辉瑞国际化进程近期或将有实质进展。
在谈及国际化战略的时候,肖卫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主要有两大策略,一方面占领国内3~5线城市,另一方面希望打入国际化市场。此外,海正辉瑞方面表示,在产品海外上市方面,母公司辉瑞制药也将在研发平台、技术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财报显示,运营第一年(2013财年)公司实现营收43.19亿元。
资料显示,海正辉瑞是中美两国制药领域迄今最大的合作项目,主要运营品牌费专利药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其中海正药业占股51%,辉瑞制药占股49%,是实质意义的中国本土企业控股的合资有限公司。
制剂国际化加速原料药企转型
实际上,作为海正药业旗下的合资子公司,海正辉瑞在海正药业转型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海正药业作为国内重要的原料药出口企业,同华海药业(600521,收盘价10.18元)类似,也正在向制剂类企业转型,并希望能够打开该领域的国际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3年我国化药制剂实现出口2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受出口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有所下滑。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投入该领域,制剂国际化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原料药行业环保压力不断增大,随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原料药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转型早的企业都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达到欧美日和世卫组织GMP标准的国内企业有近50家,美国ANDA申请成功的企业有10余家,产品30余个。
“不过,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提交了申请,但是实际实现制剂出口的国内企业相对还较少,更多的还是在华的外资公司。”一位接近海正药业的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海正药业也在向制剂药物转型,已经把大部分制剂药物注入到合资公司。”
海正药业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正药业总共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注入到海正辉瑞的产品有70个,确实是大部分了。
而同样在向制剂生产转型的华海药业则主要与原研药厂家合作,通过专利到期后的制剂转移、重要中间体的供应等方式获得新的国际订单以进入国际市场。例如华海药业之前与美国默克公司签订了一项多年期的制剂委托加工协议便是这种模式。
但是,转型对于大部分原料药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整个制剂出口处于二元结构,华海、海正这样的企业是结构中的上层。大部分企业则基本上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或者生产的制剂主要为满足国内需求。对于普通企业来讲,转型还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