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九华山营收数据“闹乌龙” 两度上市融资还债

2014年05月14日 06: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4日讯(记者史博超)曾于2004年4月和2009年12月冲击上市,却两次折戟而归的九华山旅游,其招股书申报稿于4月18日再次出现在证监会的网站上。

  此次,九华山旅游再度赶潮而来,却仍暴露出负债、营收增长等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募投扩建项目的营收预期反而不如之前,令人难以理解。带着诸多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试图联系九华山董秘,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政策红利不再 成功先例非可复制

  根据招股书,九华山旅游成立于2000年12月,由国有独资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主营酒店、索道缆车、旅游客运和旅行社四大板块业务。

  九华山旅游所在的安徽九华山旅游景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不得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同时明确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 受此意见出台影响,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直接宣称不再考虑上市。

  以峨眉山为例,早在1997年就在深圳主板上市的峨眉山A,当时的上市资产包括峨眉山旅游总公司下属的峨眉山索道公司、峨眉山大酒店、风景区游山门票收费站的资产等,上市资产虽然不包括峨眉山上的寺庙资源,但峨眉山旅游确实享受到了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红利”。其2011年门票收入达到3.29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达到36%。

  由此可见,相较于早年上市的一批宗教名山享受到的利好,对于在此后上市的公司,其营收水平将受到重大影响。另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对于九华山来讲,上市除了需要忍痛剥离“宗教文化”这个核心资产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经营结构,并保证其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主体收入。

  募资胃口大开 于过会不利

  2004年首次上市时,九华山旅游计划募集3亿资金投向七个项目,而“募投不清”成为被证监会给出否定反馈意见的其中一个原因。2009年再次冲击上市,其拟融资额缩减为1.83亿元,并把募投项目由之前的7个简化为3个,投向花台客运索道项目、聚龙大酒店改造项目和客运公司扩建项目。然而,九华山旅游再度被否。

  这一次,九华山旅游拟募集资金额最高,达3.46亿元,其募资方案显示,1.95亿元用于投建天台索道、东崖宾馆以及西峰山庄项目,1.5亿元募资则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占募资总额43%,圈钱还债意图极为明显。

  借由一位业内人士的评价,似乎能一语道破九华山此回排队后的命运。“招股书上来就显示要通过上市融资的途径缓解债务压力,对审批部门和投资者的预期都不好,会造成发行估值降低,对未来顺利过会上市不利。”

  利润增长难以为继 募投项目营收“闹乌龙”

  除大笔募集资金预计偿还债务之外,九华山旅游重点募资投建的项目上,出现了客房租住率走低和营收预期总体下降的趋势,公司未来利润持续增长能力也存在考验。

  根据招股书,总投资为4930万元的西峰山庄扩建项目,待扩建完成后的营收预期将是1682万元,这就意味着,比2013年的2376万元营收反而减少了近700万元。对于这个明显的问题,九华山并未在招股书中做出合理解释。

  另外,虽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激发了旅游企业的上市热情。但旅游景区这个行当是受游客容量控制的,有该行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企业不能恰当开发出业务特色和亮点,其一再冲击上市的信心恐怕也将遭受打击。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