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当前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着力抓好的工作之一,便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对“三农”的信贷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对农村金融实行优惠的财税、呆账核销、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等政策。
当天,央行官网公布了定向降准的具体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称,与设立在城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相比,法人在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比例较高,支农力度更大。此次对这些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其财务实力,提高其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起到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三农”和县域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此次准备金率结构性调整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符合稳定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原则。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从风险控制和利益最大化出发,将存款和放贷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县域分支机构被赋予单纯吸收存款职能,中心区域机构统一分配贷款资源,这就导致县域资金常常被大银行抽走。南开大学国经所客座教授刘杉认为,若想真正增加县域经济可贷资金,只能寄希望于当地法人机构。“因此,定向调降县域金融机构存准率,实际增加了农商行的可贷资金,释放当地的流动性,可以更直接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刘杉说。
不过,根据央行官方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项下的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3月末个人存款为62422.27亿元,储蓄存款为54350.48亿元。剔除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县域农村银行存款,即便统一以2个百分点计算,此次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也不会超过1248亿元。
因此,有分析认为,央行该举措对资金面宽松作用的实际影响有限。对此,经济学者孙兆东讲:“感觉像人工降雨。春雨贵如油,希望好雨知时节。”值得注意的是,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可以创造信贷货币,所以将来创造的广义货币可能就不止这些。
可以预见的是,在当下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事实面前,政府的目标已转向多元化。现在的政策着力点是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而且考虑到民生需求,补足过去发展的短板。此时此刻,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央行出台的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将释放长期资金,被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解释为,反映了政策层通过金融杠杆为“三农”发展、农民就业、城镇化建设注入内生资金的意图,正是引资金入“三农”,“调结构”和“补短板”的措施之一。
央行还表示,该举措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方向会改变,全面降准的时期还未到来。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重点主要放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