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台湾及香港嘉宾参观银监会:防控风险是三地金融界共识

2014年04月25日 07:18    来源: 经济日报     郭子源

  “这个记得拿一份回去。”4月24日下午,来京参加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的香港嘉宾,在中国银监会公众教育服务区参观时,不时收集着展架上的各式宣传小册子。

  当天,香港《经济日报》社长麦华章、台湾《经济日报》副社长翁得元,以及恒生银行、国泰华世银行、震旦集团、富邦金控等港台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前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参观交流,首站就选在了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紧密相连的公众教育服务区,并与银监会负责人展开交流。

  “银行做这些事,在业绩上会不会加分?”台湾《经济日报》副社长翁得元得知全民金融教育服务行动的参与主体已涵盖全国范围内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马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经纳入对银行的考评体系。”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肯定地回答,他表示,这一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了金融机构的参与动力。

  在接下来的会谈交流中,从理财产品、信托兑付,到网上金融监管,大家试图从彼此走过的路中探寻管理经验,分享服务理念,把各自的路走稳、走快、走畅。

  “我们对这边的网上金融交易、发展、监管十分感兴趣,这方面大陆可能比香港走得还要靠前。”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抛出了一个当下热点的问题,在他看来,内地的思路和做法或许能够为香港提供借鉴,“毕竟香港作为一个城市,现在还没有那么强烈地感受到网上金融带来的冲击。”

  “线上线下一个样,互联网是技术,金融是本质,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做业务,首要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有效防控风险。”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俊寿向港台客人介绍说,目前在内地,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当信息中介,但不能当信用中介。“监管的目的是保证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如果充当信用中介,就意味着涉及实质性金融活动,就须按规定开展。”

  相比网上金融,香港理财产品的发展比内地成熟,仅金融危机就让当地民众的风险意识大幅提升。“不少内地民众觉得只要银行代销就没有风险,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现在大陆银行数量众多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可能诱发危机。”香港《经济日报》社长麦华章接着抛出了一个需要内地“未雨绸缪”的问题。“保护不如教育”,台湾来访嘉宾分享的服务理念引发共鸣,让投资者了解金融市场所谓何事,金融市场如何为企业投资,才能为民众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提供基础。

  除了理念、经验分享,港台嘉宾此次还带来了两岸直接投资、台商银行准入、同省异地支行等发展建议,期待为今后两岸及香港的实体经贸活动、金融服务合作探路先行。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