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宜信模式存在资金池风险 打擦边球屡遭质疑

2014年04月19日 08: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宜信坏账规模没有8亿元,但也不会是宜信承认的2.64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 李 冰

  过去的一周里,国内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公司宜信被推至风口浪尖。

  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称,宜信有8亿元贷款坏账,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宜信相关负责人,其对记者回应称:“宜信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多个地产项目,总规模远未达到8亿元。”

  “规模没有8亿元,但也不会是宜信承认的2.64亿元。”一个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宜信公司由唐宁于2006年5月创建,总部位于北京,是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小额贷款行业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团公司,是目前宽泛意义上的P2P贷款领域的最大“玩家”。

  宜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宜信是怎样运作的?这些都成了业内“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事实上,宜信爆出的房地产坏账风波与其P2P业务板块无关,可能是其财富管理业务部分,应该是有限合伙房地产基金运作的项目。“经过几年来异乎寻常的发展,宜信已经很难说是一家P2P公司,更像是P2P的一种变异模式,由此,屡屡受到市场的质疑,其风险与质疑就在于它的不透明性。”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宜信否认8亿元坏账

  认为是同业竞争“造谣”

  4月13日,关于宜信8亿坏账等事件,宜信董事长唐宁向员工发送了一封内部信。

  “宜信内部员工都已收到了此信件,此次事件对员工影响不大,比较相信公司的实力。”宜信一位员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唐宁在信中指出,宜信财富在东北开展的房地产相关业务,只有三个项目,额度为2.64亿,项目运作均正常。在宜信财富一年接近500亿的资产配置中,只有13.1%的资金配置到了各种房地产项目上,且有超值的抵押担保。

  “宜信与各项目合作方定期进行项目调查和跟进,目前各项目均正常运作,并未发现某些网络媒体所讲的‘造假和跑路情况’,各到期项目均正常兑付,风险可控。”宜信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唐宁称,“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时有噪音,不道德、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商业行为客观存在。此次的事件,初步判断应属这类情况。”但对于宜信的风险,唐宁也坦言:“宜信从事的风险管理业务,打造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以追求零风险为目标的,而是追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高质量、负责任的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

  从2008年到2010年,宜信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在200%以上。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继凯鹏华盈在2010年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之后,2011年9月,宜信又获得了来自IDG和摩根士丹利高达几亿美元的第二轮投资。据了解,宜信涉足广泛,已经拥有了基金、保险多个代销牌照,除了自己正在发行的一些产品之外,宜信财富更多的是代销一些理财产品、信托,甚至是PE项目,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千余名理财顾问。2013年有关数据显示,宜信平台累计贷款成交量为120亿元,已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P2P平台。

  然而,宜信的发展模式一直备受争议。

  备受争议的债券模式

  不排除庞氏骗局出现

  宜信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规模,与其发明的“债权转让”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种模式给宜信的发展也招来了非议。

  “首先一定要承认,宜信对中小企业贷款做出的贡献,债券转让在法律上其实是没有问题的,比如你借10万块钱给A,但是你把债券转让给了B,A只要把10万块还给B就可以,但宜信的问题在于它不止10万块钱,它所有的投资人和借款人的数量很大,资金规模也很大了,如不能及时和高效地匹配每个借款人和投资人,就很难绕开资金池的嫌疑。”人人聚财CEO许建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许建文认为,“这种模式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很难保证投资和借出完全匹配,只能说是当规模和数量做大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不匹配,但很难保证‘完全没有期限错配’。”

  目前,我国法律虽然不允许非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但是对个人贷款的发放却是保护的。简单理解宜信的模式就是,在这种法律体系下,唐宁可以以个人借款的方式借给借款人10万,从而获得了一笔10万1年期的债权。由于通过整体转让实现流通的难度过大,P2P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唐宁通过创设所谓的P2P平台可以将这笔债权进行金额和期限两个层面的拆分,这两个拆分是不容小觑的。

  一旦一笔10万的债权经过金额拆分和期限拆分之后,宜信的这种模式对社会上闲置的大量零散资金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宜信一边不断地让债券进来,一边不断地进行拆分配对,随着进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一个类似银行的平台就诞生了。

  “其实他的效率并不高,诟病的就是他的不透明,也存在资金池的风险。假设宜信做得很规范,大家就在想如果宜信可以这么做的话,那么很多不法分子打着P2P的旗号也干这个事情,只不过不法分子把钱卷跑了。如果像这类P2P企业有非法的动机,不排除庞氏骗局的出现。”有业内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激辩真伪P2P

  打法律的擦边球

  目前,国内P2P网贷的分类有几种。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代表是拍拍贷;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代表是有利网;第三种则是纯线下+债权转让模式,代表即是宜信。P2P的核心点应该是不能参与到借款和放款的交易行为中去。这种模式使宜信被许多P2P同行被认为是伪P2P。

  “宜信并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义务要把业务及数据做到公开透明。”宜信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宜信这次被传有危机的业务来看,是类似于房产基金类的项目产品而这与原本的P2P业务没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项目的性质类似于信托,宜信的项目应该属于有限合伙房地产基金,这完全不属于P2P业务板块,这种事情一般是第三方理财公司在做,而不是P2P。”有业内人士如此认为,从宜信现在线下发展的各项业务来看,已不能够将其简单地定义成一家P2P公司。

  2013年8月8日,采取的正是宜信首创的债权转让模式的网赢天下,在经营了仅4个多月后发表公开信称,由于运营不善及诸多因素造成投资者的投资款不能按时提现,目前已全面停止所有网贷业务的运行,仅负责对之前欠款的还款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监管层尚未对P2P平台发展线下业务有明确的规定,但其发展却一直被监管层密切关注。此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同时他对P2P明确警示,P2P如果做成线下,脱离了平台操作功能之后,就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刘士余的讲话直指宜信模式。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