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谭浩俊:对短期强刺激说NO 彰显决策层自信

2014年04月11日 07:3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在4月10日上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经济运行状况不太稳定,经济仍处于下行格局,有关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呼声较多、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李克强明确表示不出台短期经济强刺激政策,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是做不到的。

  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曾经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且回升的趋势比较明显。但从去年底开始,又步入下行通道,且暴露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前两个月用电量创5年来新低,PMI连续下跌,市场低迷等。如果按照以往的解决办法,一定会快速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且政策的刺激力度很强。

  为什么现在表现得如此镇定和冷静呢?从客观上讲,由于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尚没有完全消除,再出台强刺激政策的条件不具备。否则,会给未来经济发展留下太多隐患。但从主观来看,去年以来所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不仅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只要经济不发生严重问题,不需要采取强刺激政策。

  从目前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来看,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好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启动、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初见成效、民生事业的不断完善等,都能够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政策的储备工作做得比较好,也有条件稳定当前的经济增长区间。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在这个当口,出台大规模强刺激政策,从眼前利益来看,一定非常有效,也能够满足某些方面需要。但从长远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就像不重视环保一样,可能要用几倍的付出挽回曾经的损失。

  也许有人会说,无论是改革还是经济结构调整,更多情况下还是有利于未来,对缓解眼前的经济矛盾作用力不够。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从中国近30多年来的发展实际来看,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保持旺盛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改革,所能产生的动力相当巨大。如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创业热情增强、金融改革带来的社会创业和发展环境改善、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日趋合理等,都不仅对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也对当下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

  从经济结构调整来看,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从已经进行的结构调整情况分析,许多正面效应已经显现,如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得到初步遏制、重复投资的矛盾被逐步化解、对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过度破坏问题被有效解决等。所有这一切,都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即便经济增长数据差一些,其内涵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实际情况也在说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经济增长中的房地产元素明显下降,实体经济、服务产业等的比重明显上升,经济增长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按照这样的目标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发展将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轨道,今天的主动降速,会变成明天腾飞的基础。

  近期出台的一些 “微刺激”政策,更多地从如何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等方面入手,如刚刚出台的提高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加强中西部铁路建设、保障房建设等,这也会从一个侧面提升广大群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对中央各项决策的信心。

  也正因如此,李克强总理强调不会出台短期强刺激政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决策层对中国经济自信的表现,是一种底气。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也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并认真按照中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