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股估值坐标重置 大行渐渐淡出视野

2014年04月08日 07:19    来源: 证券日报    

  一季度的前两个月,仅民生银行及中信银行大单净流入,三月份中信银行遭遇大额净流出,民生银行头羊地位不稳,而浦发银行异军突起

  作为机构资金的风向标,大单净流入的数据有些“诡异”,尤其是在对待银行股方面。《证券日报》统计发现,今年前两个月还算平稳的资金流动趋势在3月份完全被颠覆,甚至于在3月份单周数据的比较都显得火药味十足:前一周大单资金净流入的冠军下一周就可能被机构抛弃甚至成为反向指标的第一人。

  “没有了代表国家队资金动向的汇金增持、代表外资态度的QFII举牌、代表民营资本判断的史玉柱等大佬的持续增持,现在银行股发生的一切,可以说主要就是单纯机构大资金作用力的体现”,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具体点说,现在机构对于银行股的态度显然非常‘纠结’,认可度比较分散,这也是机构在寻找银行业新龙头并最终形成市场主流观点前必经的‘战国阶段’”。

  “银行股实际上已经被‘去蓝筹化’,在机构资金眼中,炒作银行股的概念远比炒作其蓝筹股属性更具诱惑”,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

  大资金进出风云变幻

  今年前两个月,机构资金对于银行的态度比较一致,大单净流入主要投奔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两家上市银行,这两家公司也是金融业板块中仅有的两家大单资金净流入的公司;在上述时间段,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则遭遇了大单资金的净流出,并位列板块资金流出排名的前五位中。

  同花顺数据显示,3月3日-3月7日,金融业整体继续遭遇大单资金净流出,其流出总额高举行业第二位,大单资金单周净流出超过了38亿元。板块内的42家上市公司中,39家呈现资金流出局面,但仍有三家公司保持资金净流入,其中包括了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两家上市银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42家公司当周净流出最多的三家公司也同样被银行所占据,招商银行资金净流出最多,浦发银行次之,平安银行位列第三。此外,1月份和2月份备受资金青睐的中信银行的排名迅速滑落至三十名开外。

  3月10日-3月14日,曾长期引领银行股的民生银行大单资金流向由入转出,机构资金面对失去了领头羊的银行股也显得意见不同,从各个指标来看,不同的银行股在不同的细分指标上排名靠前,但是热点散乱,不过,从特大单和成交额的数据来看,资金开始潜入浦发银行。

  明显的逆转发生在3月份的第三周,前一周被资金暗暗潜入的浦发银行终于异军突起,并率领金融板块占据大单资金净流入板块首位。而且,浦发银行的光芒十分耀眼:在板块内的42家公司中,该公司占据了当周资金流入、大单净流入、区间涨跌幅、成交额、特大单排行五项排行的榜首位置。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占据了大单资金净流入榜的第二至第四位;而前两个月表现出色的中信银行被挤至倒数第三,民生银行也滑落至第十名之外,甚至在上市银行中也仅仅排名第九位。

  此后一周,戏剧性的逆转再现。民生银行重新夺得金融板块大单资金净流入第一名,而浦发银行则沦为42家公司中的最后一名。上一周追随浦发银行的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资金净流入排名也大幅度后退,仅分别位列第八位、第十一位和第三十三位。

  综合来看,不管股份制银行的资金净流入排名如何变换,四大行中仅有农行偶尔能“上榜”,其余三家则相对表现比较中庸。或者可以说,大行如今并不是多数机构的“心头好”。

  银行股“去蓝筹化”

  机构资金近期在银行股的快进快出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毕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银行股作为最典型的蓝筹股,由于稳定增长的业绩以及庞大的权重,被机构资金视为标配但也是压箱底的股票,资金的流动通常比较平稳。

  “对于A股市场来说,其对银行股的估值定位也数次经历了调整。在四大行上市之初,A股市场十分迷恋权重,彼时四大行的交投也比较活跃,银行股的蓝筹属性确实非常突出”,上述资深职场人士表示,“当时也恰逢A股市场大牛市,四大行带动银行股集体走强并不罕见”。

  不过,银行股蓝筹属性的展示需要一个关键性因素,那就是资金支持,在牛市中投资者信心满满,即便是超级大盘股也并未影响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然而随着A股市场进入漫漫熊市,增量资金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耗费资金量巨大的蓝筹股的炒作也渐渐减少了。

  “此后,银行股的估值一度被与业绩挂钩,毕竟上市银行的利润占据了所有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在这种背景下,股份制银行尤其是业绩高增长的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获得了市场更多的青睐,而且推动这些银行股价上涨所需要的资金量更少”,上述人士表示,“再往后的第三个阶段,市场开始关注银行的创新与转型,并开始注意寻找各类资金的共识,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在2012年率领上市银行的一轮持续近三个月的上涨就是体现;但是此后的一段时间,银行股遭遇经济下行风险带来的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双降、利率市场化的潜在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大资金对于银行股再次迷茫”。

  “银行股实际上已经被‘去蓝筹化’,在机构资金眼中,炒作银行股的概念远比炒作其蓝筹股属性更具诱惑”,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新龙头“新概念”

  银行股的蓝筹属性确实正在被其概念性所替代,概念较少的四大行的交投更是日渐清淡。2013年,流动性似乎成为了银行的软肋:当年6月底,所谓“钱荒”背后其实是流动性的困局,而当年年底,流动性的紧张,更是催生大量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流动性困局不仅在上市银行资金面上有所体现,上市银行大面积“破净”背后,股权流动性的匮乏同样是祸首。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今年前两个月日均成交额合计不足6亿元,而创业板股票华谊兄弟自己的日均成交额就可以达到15.42亿元。

  于是,银行股进入了重新寻找行业龙头的“战国时代”,事实上,曾经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银行股如今确实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

  “就以浦发银行为例,该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数次领涨银行股,并多次受到资金的青睐,与其具有多个概念有关”,上述券商分析师进一步指出,“浦发银行目前至少具有优先股、国企改革、自贸区、NFC、综合金控(金融控制)平台五方面的概念”。

  资金频繁进出的中信银行所具有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更是十分抢眼——中信银行与余额宝的排他合作,与银联商务的创新网贷产品、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均赚足了市场眼球。这也是其今年前两个月与民生银行一起成为仅有的两家资金净流入的金融公司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监管部门收紧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大资金们也做出了不同的估值判断。

  民生银行由于“血统独特”,长期成为银行股中的稀缺资源,该行也是最常占据金融板块中资金净流入排行前列的公司,互联网金融、小微业务样本等词语经常被用来与民生银行挂钩。

  “由于很多基金类型的配置需要,银行股往往聚集了数十家甚至是逾百只基金进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机构并不愿意为同行‘抬轿子’,因此会选择‘定制’自己青睐的个性化概念,并且快进快出”,该分析师进一步表示,“或许经过主流资金对于概念的重新定位,银行业才找到真正能够引领未来的新龙头”。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