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买的股票分红了吗?”
“没,今年又没分,已经连着三年都没分红了。这么抠门的公司卖了吧!”
这是在某营业部里两位投资者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说明了对于投资者来说,眼中好公司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持续分红能力,分红能力是多数投资者判断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年的3月份和4月份都是A股年报披露的高峰期,在这两个月,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投资的公司业绩怎么样,能不能分红。 因为从分红对投资者行为影响的实证结果看,公司的连续高水平分红使得投资者的持有期限增加、持股意愿增强,而且分红水平越高效果越明显。
根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来看,上市公司分红占比大有提高,截止到3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126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有964家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平均每家公司现金分红为6.10亿元,平均分红规模同比增长了73.30%。
从成熟市场来看,现金分红也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红利支付方式,并且分红的环境已经形成。美国上市公司分红,不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分红,而是以一个季度为周期分红。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红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在二十世纪70年代约为30%至40%;到二十世纪80年代,提高到40%至50%。到现在,不少美国上市公司税后利润的50%至70%用于支付红利,分红政策往往被作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参照。
当然,分红公司占比水平的提高与证监会发布的多项政策密不可分,其中包括:组织各地方证监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上市公司分红专项检查,对连续5年具备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企业进行公司章程和治理情况的专项检查;财政部、国税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从降低红利税整体税负水平的角度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的积极性;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
但是,有上市公司慷慨解囊,也有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在已经发布年报的1263家上市公司中,不分红的公司有278家,占比超过20%。更有多家公司甚至在过去10年都一毛不拔。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共有223家上市公司没有向股民派过1分钱。
投资与回报本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回报,否则,投资活动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上市公司的长期不分红,对投资预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从而动摇了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股票长期持有的信心。
笔者认为,让“铁公鸡”自觉拔毛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需要市场形成良性的上市公司分红氛围,政策引导必不可少,鼓励公司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需要投资者果断抛弃不分红的铁公鸡,用脚投票,真正促成上市公司分红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