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大机构预测大势:低开企稳概率大增

2014年03月31日 08:59    来源: 中国证券网    

  西部证券:反弹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受优先股试点工作开始的正面影响,A股近期跌破2000点大关后展开超跌反弹,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的反复拉抬成为指数运行重心抬高的主要力量,沪指也主要围绕2050点一带宽幅震荡。笔者认为,随着短线反弹的展开,各板块目前已经快速完成一轮轮动周期,同时创业板指数也开始破位下行,对市场人气造成较大的打击,在经济面始终未能回暖的背景下,指数并不具备反转的条件,而自1974点展开的反弹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从上周的盘面运行格局来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二八分化特征。权重板块的走势相对平稳,也成为沪指得以持续在2000点上方运行的重要倚仗,不仅受益优先股试点消息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表现出积极的护盘动作,同时地产板块也走势活跃,招保万金四大龙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对指数的贡献作用都较为明显。但值得一提的是,权重板块的走强对市场人气的带动作用还是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上周的后半周其反弹的节奏已经开始有所放缓,在整体流动性并不充裕的背景下,权重板块持续反弹的高度可能较为有限。此外,结合创业板、中小板指数的回落表现来看,不排除权重护盘掩护中小市值品种资金出逃的可能,这无疑对市场人气的打击会更为沉重。虽然盘面不乏国资改革、迪斯尼等概念热点得到资金青睐,但更多的是资金对盘面缺乏显著做多板块的一种无奈选择。目前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都已经跌破60日均线的支撑,转弱迹象明显,前期反复强势的传媒、互联网、通信等板块都有不同程度的破位迹象,在意味着市场运行风格逐步转换的同时,也表明此前较为清晰的做多主线和板块开始消散,股指反弹的核心动力也开始弱化。

  影响股指中期运行的核心因素目前尚未有明显的好转迹象,宏观经济相对疲弱的状态仍将持续抑制股指的上行高度。一方面,汇丰公布的PMI数据创出8个月以来的新低,48.1%的数据也连续3个月低于枯荣线水平,从部分分项数据可以看到,购进价格指数降至41.8%,是201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生产价格部分也大幅度下降至40.7%。另一方面,从国内官方公布的工业增加值来看,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93.1亿元,同比增长9.4%,低于去年全年增速水平。数据的低迷意味着前期政策效果已经淡化,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增张放缓趋势仍在延续,由于制造业工业需求不断萎缩,产能过剩问题持续存在,在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之前,宏观经济中短期难有明显的改善,这也使得A股运行所处的基本面氛围并不理想。

  市场供求关系方面同样并不乐观,随着新股上市的时点临近,资金面状态将逐步承压。近期证监会方面表示将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微调和完善,发行制度的完善确实有助于部分改变新股“三高”问题,但由于盘面上缺乏明显的板块机会,市场资金对“炒新”的热情可能不会减弱,这也意味着新股对于市场的资金分流效应依然存在,一旦新股在4月初重新发行上市,股指可能遭遇较强的流动性冲击。此外,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节奏来看,春节以后,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基本都是以回笼资金为主,进而舒缓春节期间流动性相对过剩的局面,稳定资金利率的意图明显,这也意味着短期内降准的概率并不大,市场整体供求矛盾仍会处于趋紧的状态当中,并不利于反弹继续向纵深延续。

  整体而言,股指在2000点上方的运行更多的依赖于消息面的局部回暖,包括优先股试点工作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传闻影响,但仅依赖消息面的变化并不足以支撑股指持续的走强,在经济面和资金面两方面因素尚未改善之前,股指仍将延续弱势格局。

  申银万国:市场信心仍显不足 短线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上周沪深股市虽有优先股、“国六条”等政策利好支持,但仍走出冲高回落的震荡走势,盘中热点有所降温。从目前看,市场内生性动力不足、信心疲弱,短线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缺乏整体性、趋势性机会。

  首先,上周市场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未能抓住机遇、趁势突破,反而冲高回落。这种该涨不涨的走势,表明市场缺乏内生性上涨动力,投资情绪“火候”不到。从深层次看,反应投资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谨慎预期以及对潜在热点缺乏信心。由于后市暂时看不到新的重大利好,目前持续性的筑底行情仍将延续。

  其次,从股市环境看,由于缺乏财富效应,虽然季末资金因素已经过去,但增量资金匮乏。未来,还有新股 IPO、优先股等有待落地,发行力度、节奏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市场供求关系难有明显改善,也难产生资金推动型机会。

  第三,从上周盘口看,资金离场避险较为集中,主要表现在前期创业板虽然分歧巨大,但仍保持强势运行,上周则出现破位补跌,最活跃资金也开始退避三舍。同时盘中热点活跃度下降,涨停家数减少,观望气氛日浓,也预示后市大盘将保持低调运行,弱势震荡为主。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