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机构预测2月CPI同比增2%左右

谈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为时尚早
2014年03月03日 07:1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方烨 

  《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家机构预测,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可能同比增长2%左右,连续第5个月放缓。而且目前也不能完全排除2月CPI涨幅低于2%的可能。尽管C PI持续回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更是持续了23个月负增长,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谈中国经济已经面临通货紧缩压力还为时尚早。

  “初步判断2014年2月C PI同比涨幅可能在1 .8%到2 .2%左右,取中值为2%,C 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将出现明显回调。双重因素导致了2月CPI同比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受节日因素拉动,在春节7天假日期间,以蔬菜、水果等为主的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以猪肉为主的肉类以及鸡蛋等价格总体保持了稳定。春节假期过后,受需求回落影响,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综合判断,2月食品价格环比将有小幅回落,预计约为-0.3%左右。考虑到春节后非食品价格也会有所回调,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相比小幅回落。同时,本月翘尾因素约为0.4%左右,相比上月回落有1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的判断比交通银行稍高一点,为2.2%,不过也是认为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将双双下降。该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农业部日度数据显示,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1月大幅上行之后,2月初开始持续回落。2月食品环比可能落在2 .4%附近,略低于1月。从历史数据看,春节往往会推高当月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而在节后立即回落,最近五年平均回落0.2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成品油价即将上调对交通及居住价格向上的带动,综合预计非食品环比可能回落至0.2%附近。根据以上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信息,推算2月C PI环比涨幅可能在0 .8%到1 .0%之间,中值0 .9%。上海证券则预计2月C PI环比涨幅将大幅回落至0 .6%,对应同比涨幅为2.1%。

  也有部分机构认为2月C PI涨幅会低于2%。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月C PI同比涨幅预计为1.7%,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别上涨2.1%和1.5%,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1.6和0.4个百分点。第一创业证券预测2月CPI同比上涨1.9%。

  根据年初走势,近期有多家机构将对全年C PI涨幅的预测下修到3%以内。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与以往年份相比,今年由于节日因素带来的物价上涨要小于前两年。而且节日因素不具有持续性,随着节日的过去与气候的逐渐转暖,相应的对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有所减轻。总的来看,在经济增速平稳、货币政策稳健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若不出大的意外,C PI全年上涨幅度在3%以内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杨才勇表示,尽管食品价格未来仍将继续上涨,但会相对温和。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今年的通货膨胀形势将处于可控区间。

  随着CPI涨幅持续回落以及PPI连续负增长,有人开始提出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压力,不过在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研究员付兵涛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这种可能性还比较小。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1月广义货币量(M 2)同比涨幅回落至13.2%,狭义货币量(M 1)同比涨幅更是骤降为1.2%,M 1与M 2涨幅之差扩大到12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加之PPI持续负增长,有人担心中国存在通货紧缩风险。但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1月C PI同比上涨2.5%,略高于市场此前预期水平。特别是1月C PI中新涨价因素为1%,且与去年1月份持平,说明当前物价整体仍处于上涨通道。同时,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 PI在1月上涨2%,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且创两年来新高,也说明一般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其次,1月PPI同比负增长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内需平稳,去年G D P名义增速为9.5%,高于2009年的8.5%;1月银行对企业中长期融资处于高位,预示1月投资需求不弱。再次,M 1由流通中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在75%以上。1月受春节前企业集中发放年终奖及交税等因素影响,企业存款下降2.44万亿元,主要是活期存款下降。加之2013年春节在1月中旬,去年1月企业存款为正增长,基数较大,从而导致1月M 1增幅快速回落。最后,当前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最大潜在隐患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 E )退出导致资本大规模流出,但中国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同比增幅达到16%,说明这尚不是问题。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