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 医疗是我们躲不开的话题,医院也是亟需改革的矛盾集中地。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体制改革,提到要“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今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做客“中经在线访谈两会特别节目”,就医疗体制改革等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专题
由左至右:主持人、陈章良、霍勇、常兆华 裴小阁/摄
霍勇委员作为在医疗一线工作的医生,对于医疗机制有着直观的认识。霍勇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医疗服务应当由政府投入、病患自理、商业保险三方面共同承担,但他认为目前公立医院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些非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医疗混淆,给医院和医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霍勇指出,国家在保证平等均衡的基本医疗机制外,还应当实行差异化机制的市场机制。“像我们到新加坡去看,新加坡的基本医疗是住院30个人一个房间,政府提供的就是那么多,这些基本医疗的病房一定是不能高水平。当然反过来医院还有另外的病人需要差异化的服务,我一定提供给你,但是自己出钱,或者说通过商业保险。”
陈章良委员认为,我国应该有私立医院、私人诊所、私人医生。较为富裕的家庭可以通过私人医生去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的负担。
霍勇委员以自己的实际工作为例,指出目前医生每天接待的病患有三分之二是可以在门诊,或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但是在现行的医保体制下,小医院能看的病也到大医院看,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针对这种现象,陈章良认为更多是好大夫资源的稀缺,病人求治心切,一门心思的追着好大夫跑。因此他建议大力发展私立医院,在政府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能够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