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析“互联网理财”(2):长尾!长尾!

2014年01月28日 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以各种“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是时下再热不过的金融话题了,甚至让曾经冷眼旁观的各大银行们也不得不下场一试身手。但从他们的招式来看,似有“东施效颦”之嫌。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理财”的火热不在产品、不在渠道、不在收益,而在于精细化服务、在于满足微需求,这个市场是个长尾市场。

  长尾,根据维基百科,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实际上,它是统计学中幂律帕累托分布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通俗来说,需求较弱或关注度不高的部分。但克里斯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范围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也就是说,两个乘数相乘,即使其中一个很小,只要另一个足够大,其结果也可能会很大。

  了解了长尾概念之后,当我们再次审视“互联网理财”的火爆时,答案似乎一目了然了。货币基金借助电商和互联网强大的客户基础,产生了惊人的销售业绩,超过了众多主流基金品种和其他金融产品。(参见《解析“互联网理财”(1):为什么是货币基金》一文。)

  然而,事实仅此而已吗?对于余额理财来说,并非货币基金的专利。曾几何时,银行的零存整取业务也是备受“草根群体”追捧的。而货币基金发展近10年来,其销售业绩和市场关注度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爆。而金融产品的网上销售也是早已有之的,但效果很一般。应该说,以“宝”们为代表的这种特定的“互联网理财”形态,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是一种表象。它改变的不是产品,而是销售产品的样式。其背后所依托的是互联网独特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互联网理财”的火爆只是互联网企业在不断满足众多“长尾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的结果。

  电商、网络等互联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网购、即时通讯等工具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集聚了强大的能量。可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而在对待金融产品时,不仅满足了客户对于操作便捷、查询方便、收益稳定、资金灵活等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理财思维。在这种模式下,理财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金融事务,理财方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循环,而是与网购、缴费、还款等其他生活日常事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生活链条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

  诚然,理财收益的高低仍是衡量产品优劣、刺激人们购买欲望的主要指标。但在“互联网理财”领域,在用户风险偏好普遍偏低的氛围下,网民对于用户体验、附加价值等因素的考量正在弱化产品收益的吸引力。换句话说,“互联网理财”,得“长尾”者或将得天下。

  由此,传统金融机构单以产品收益来比拼电商网络,在力度上略显单薄了些。但“互联网理财”并非看上去那么美,金融风险的魅影正逐步显现,而在控制风险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显然更胜一筹。“互联网理财”暗藏哪些风险?中国经济网将为您继续解读。(中国经济网 邢晓宇)

  相关新闻

  解析“互联网理财”(1):为何是货币基金

  图解:理财“神器”大比拼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