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版GMP认证大考 千余家药企或被整合

2014年01月22日 08:27    来源: 金陵晚报    

  张力短短40天已经光顾了5次北京,这在往年,几乎是一年的频率。

  眼下,北京吸引这位上海药企的管理者的正是批文,即未跨过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门槛的企业手中掌握着的药品批文。

  按照国家药监总局政策规定,未通过新GMP认证的企业,暂时停业整顿,最终通不过的进入倒闭程序,努力后过关的将继续生产。

  我国药品主要按照使用等级和微生物控制限度,分为无菌和非无菌制剂两大类,目前,无菌药品生产企业1319家,796家通过GMP认证,523家游离于努力后过关和被整合之间。

  而关于非无菌制剂药企的大限要求是2015年末,目前仅仅通过了778家。一位中国医药协会业内人士表示,此轮大限至少千家以上药企将会被整合。

  那么无菌、非无菌药企的此轮整合,将会在2000多家。一场整合潮正在掀起。

  批文和地皮

  张力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多拿几个批文,抑或多拿几块好地皮。这几乎代表了眼下持金收购企业们的全部想法。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总局公布消息称,全国1319家无菌制药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为796家。

  通过率背后,是另外523家无菌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决定着523家企业命运的是其自身的“努力”和“价值”。

  自身努力,即国家药监总局规定,暂停生产的企业努力通过车间改造后,通过新版GMP认证的,继续生产运营。未通过者进入被兼并和倒闭程序。

  而价值,则代表着张力及多数企业眼里的药品批文和药厂的地块。由于整改投入资金较高,部分企业直接进入了被整合、收购的状态。而这类企业,手中唯一值钱的除了地皮,就是批文。

  近些年来,随着药品审批的收紧,新批号下发异常困难。一个新药的批号过程大概要5年左右。时间太长,也有很多申请不下来的,未来在企业不断整合中,谁手里有产品谁才是赢家。因此,通过收购获得药品批文,成为一种捷径。

  张力在北京初步物色好的一家在大兴区,另一家在怀柔。

  这两家企业都符合张力的第一要求,8-10个药品批文。药品批文越多,也就证明着卖价越高。

  上周,张力和大兴的企业进行了初步洽谈,卖方的价格要到了3个亿。“就是仗着有批文,否则算上设备和地皮的使用权限连一个亿都卖不到。”张力称。

  在北京接洽的同时,张力也托朋友在沈阳和福建地区物色合适的厂家。

  张力对北京怀柔区域内的企业,目光更多集中在了地皮上。

  据介绍,这家企业目前已经停产,之前生产时效益也较差,在药品批文不多的背景下,土地是唯一值钱的东西。

  整合或倒闭

  有价值的药企被收购或整合,没有价值的药企面临的结局只能是破产倒闭。

  依据国家药监总局政策,无菌制剂企业的新版GMP大限之日是2013年12月的最后一天。

  而非无菌制剂企业的大限之日是2015年末。3839家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截至2013年10月份,国家药监总局透露的数据是,核发了969张证书,778家已通过,占非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总数的20.3%。这其中不含医用氧、中药饮片及体外诊断试剂企业。

  通过率显然较为惨淡。上述中国医药协会内部人士认为,此轮大限,或许将会有千家以上企业被整合或倒闭。而这还是在路上,整合远未结束。

  依据有关医药企业人士分析,未来中国通过医药集团化发展,将会形成100家左右的医药集团或企业。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有关部门或许已经有了细致打算。

  据接近药监系统的人士透露,药监部门最初的设想是,三分之一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三分之一通过努力部分通过、部分被兼并,另外的三分之一部分兼并、部分倒闭。

  在此背景下,药品的充足供应是药监系统保证的主要问题。

  关于无菌企业,已通过的796家中,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占全国1319家无菌药企的60.3%。这些药企的品种已覆盖新版基药目录的全部品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3年)中收载的无菌药品覆盖率也达98.7%,总体产能已达到2012年无菌药品市场实际需求的160%以上。

  也就是说,796家企业通过的背景下,无菌领域的药品供应已经绰绰有余,那么523家企业未来的命运如何,都不会对药品市场有太大影响。

  目前,各地的新版基药招标明确列出了“限制未通过新GMP认证的企业竞标”的要求,如青海、上海等地。

  或许,这一行为将从无菌药企们身上连锁反应至非无菌制剂企业们的身上,一场大并购潮将拉开。“迟卖不如早卖,生产成本也很大。”沈阳一家中小药企人士称,在效益不好的前提下,早卖是上上策,当大集团吃饱了就会挑三拣四,那时卖个好价钱也会困难。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