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吴晓灵质疑农信社改革方向

2014年01月14日 09: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王智

  “商业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平衡的基础上,它是追逐利润的,利润越多越好。合作制其本质是追求服务的,是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追求的一种服务,服务优先是合作制的优势,但是农信社的发展在这一点是有欠缺的。”吴晓灵说。

  已经满头银发的吴晓灵,说起话来依旧思路敏捷、语速极快。

  “我看现在农信社的改革有点问题,改来改去把农信社都快改没了。”她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从人民银行副行长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关注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上。深厚的学术背景,让这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的洞察力令业界敬佩。

  质疑改制路线图

  吴晓灵在日前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公开表示,商业化改革使得合作制名存实亡,因为是商业化改革的体制,所以追逐利润和追逐服务存在一定的矛盾。

  对于过去十年的农信社改革,吴晓灵从总体上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把体制改革的成功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化解了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二是资金规模和涉农贷款投放显著增加;三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法人治理组织构架初步建立。

  不过,将农信社全面改制为商业银行的政策走向,让吴晓灵感到有违农信社的宗旨。“商业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平衡的基础上,它是追逐利润的,利润越多越好。合作制其本质是追求服务的,是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追求的一种服务,服务优先是合作制的优势,但是农信社的发展在这一点是有欠缺的。”她说。

  吴晓灵的这一观点在业内得到了一定的认同。由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汪小亚等著的《农村金融改革:重点领域和基本途径》一书中,对农信社改革评价说,监管当局提出农信社改革方向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且制定改制时间表和机构数量规划,层层加码,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改革呈现“一刀切”倾向。

  汪小亚认为,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自身规律,拔苗助长的色彩十分浓厚。”

  央行原行长戴相龙更是明确提出,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确保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基本方向。

  目的不同结果则迥异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13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1738家,农村商业银行413家,农村合作银行129家。显然,如果按照既定方针,这些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都将面临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命运。

  合作制与股份制有何区别?吴晓灵认为,前者的目的是服务,后者的目的则是分红,这是关键的区别。合作制在投票权方面是一人一票制,股份制是按股权投票;前者按股金和服务分红,后者按股金分红。

  正是有着这种区别,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后,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银行经营的核心,而为农户提供服务则更多地成为一种姿态。

  重庆农商银行上市前后农户贷款发生的微妙变化,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家银行2010年12月在香港上市,被称为农信社改制的重要成果。分析其公布的统计数字可以发现,2010年年末该行农户贷款为31.6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59%,此后便一路下滑,农户贷款分别降低到2011年的20.01亿元、2012年的15.69亿元,占比也随之降至1.46%、0.9%。到2013年6月末,农户贷款的占比更是下滑到0.74%。

  正因为此,很多人担心强制要求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提供,也会影响中央提出的“发展普惠金融”决策的贯彻落实。

  培育真正的信用合作组织

  农信社这种组织形式是否已经过时?吴晓灵对此给予了否认。

  根据她对国际金融业的考察,合作金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法国为例,实行的就是一种政策扶持加合作金融的农村金融体系。早在1926年,法国成立了国家农业信贷银行,这家银行由股份合作性质的公司组成。在集团上市结构中,包括有2599家地方合作社、43家地区互助银行。此外,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互助性质的农业信贷体系也十分完备,合作社依然运行良好。

  “今后要培育真正的信用合作组织。”这是吴晓灵对未来农村金融的构想,也是对现有改制路线的一种无奈。

  在这一构想中,包括组建在生产合作基础上的资金互助社,规范专业合作社行为,培育信用合作组织的辅导者,开拓合作金融的资金来源。

  吴晓灵建议,国家应该给合作金融以政策支持,包括对辅导行的业务补贴及对贫困地区互助金融利息补贴。并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改变财政的使用效率。

  吴的上述观点显然对监管部门是一次重要的警示。在全面深化改革、布局农村金融体系的今天,人们的确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农信社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