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叶檀:改革就是离市场规律更近

2013年12月19日 07:4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新一轮国资改革能否真正建立市场主导的激励模式,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是否会发生经济危机。

  上海既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是国企重镇,上海自贸区试图建立现代工业、金融的试验田,寄托了重大期许。解剖上海国资改革这个标本,可以了解未来国资改革路径,对国资改革前景作出基本判断。

  12月17日公布的上海国资改革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如果不改变其中某些条款,国资改革有可能异化。

  在国资布局中,上海的目标是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国资能涉足如此多产业,如果凭借强大的力量起主导作用,就没有突破现有格局。

  国资依然可以获得廉价与通畅的资源渠道。方案提出,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公众公司后,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

  到目前为止走重组上市之路的大型国企改革,现实很残酷,股市的力量不足以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化的合格公众公司,反而拖累股市成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低迷市场。上海也有国资上市,这些国资如愿成为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公司了吗?在上市国企的并购重组中,低效企业因为规模庞大而吞并高效企业的例子并不少见,上海也曾出现过。

  股东多元化之后的混合所有制要破茧重生,必须有严厉的制度保障。如维护股东的公平权益,民资进入成为股东后受公平待遇,有最后的司法救济底线。按照以往的诸多失败案例,民资进入拥有庞大资产的国企,如水滴入海,两者利益无法协调,民资成为大股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管理方面受到国企内部官僚体制的极大制约,只能微利就走,或者内外勾结捞一票跑路。

  表面看来,这些体制非常市场化,实际未必。如在“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一节中,提出“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落实国有企业自主分配权。鼓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示范区外的国有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照实施。创新优化国有创投企业评估管理方式”。上述条款为业绩优异的国有创投公司员工拥有期权激励等制度开了绿灯。

  可是,别忘记上海还有除深圳、北京之外最多的民间市场化投资公司,这些公司需要公平的制度发挥专业的优势,政府的作用是留下金融人才,而不是把人才分成体制内外区别对待。考虑到深厚的国有经济土壤,如果国有创投公司拥有海量资源,对民资已然构成了不公平。期权制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正确,只有在大前提正确的背景下才正确。

  在国际市场竞争仍然由国企主导——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本轮国资改革之前,这样的话语就不绝于耳,有人将会为不顾市场规律的盲目扩张付出代价。

  上海国资改革方案中较好的包括:实施分类管理——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三类国企,未来可能真正走向市场化的会是竞争类,其内部的管理强调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薪酬分配权,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这类企业可能做到资管脱钩,公司治理走向市场化。

  有些人具有根深蒂固的信念:相信国企可以市场化,相信证券与土地可以让国资走出困境,相信大型企业可以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作为历史的无力者他们的感受无可厚非。但改革依靠的是懂市场经营的人、有能力的企业家、为市场而战的斗士。在一切相信之上,高悬着市场规律,改革,就是离市场规律更近,而不是离盲目更近。


(责任编辑: 马欣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叶檀:“清洗”创业板适逢其时      2013年12月03日
  • · 叶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      2013年11月12日
  • · 叶檀:债券市场有尖锐哨声      2013年11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