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叶檀:土改、金改、企改三大要点皆破题

2013年11月18日 07:4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给了市场较清晰的预期。未来七年中国改革的目标、任务、方法,大体明确。

  聚焦经济,新一轮改革有三大要点,首先是与城镇化密切结合的土改,其次是融入国际市场,服务市场经济十分必要的金改,最后是一直纠缠市场的国企改革。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都绕不过土改,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如何公平分享溢价,如何平稳过渡,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难题,难以一蹴而就。

  在《决定》的第三部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下,第三条就与土地市场相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土地改革着眼于提高土地效率,盘活上亿亩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减少非公益性土地划拨,缩小寻租与浪费空间;土地成为农民、村集体最重要的财产,农民可以带着从土地获得的第一桶金,进入户籍全面开放的建制镇和小城市,由此全面推进放开户籍为标志的实质性的城镇化。

  在操作过程中,绝不会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马上放开土地入市、小产权房合法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前提是土地确权,这两年将完成确权,收益则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公平分配,农民在现有的土地溢价中获得更大的蛋糕。

  小产权房更是如此,放开小产权房是对现有大产权房的产权侵害,将扰乱房地产市场的定价体系。此次《决定》强调的是产权保护,是市场的法治化发展,绝不会平地起波澜,人为制造一大批土改的反对者。

  土地条款下面就是金融,金改目标是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汇改步伐稍慢,只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即可,而利率改革步伐更快。

  其他方面侧重于增加民资的参予度,扩大对内开放,民资可以控股中小银行,股票发行未来将实行注册制,债券市场形成“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当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后,金融机构有市场化的退出机制,未来将允许激进的、不安全的中小银行破产。

  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加快推进,使人民币汇率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实现市场化,为确保安全,对黄金、对国际资产的收购还将进一步放宽。

  针对国企改革,全会公报公布时,市场懵然,《决定》全文公布后,改革路径清晰可见。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的第二条,即提出国企改革方案,可见地位之重要。方向是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最后是到2020年把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升到30%。

  这是全新的提法,以往国企运作资产,具体到石油、电讯、铁路等领域,都由具体的国有企业进行运营,以后除非公益型、自然垄断型行业,国企退出,由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民企取而代之,民资可以入股国企,而公有制体现在国资的运作上,组建国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负责保值增值,运作彻底市场化。

  这样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让人联想到新加坡的淡马锡,联想到挪威的主权管理基金,是相当高明的一招。企业赚钱相当于国资增值,全民受益,可以说是新加坡模式的中国版。

  现在官员进入央企担任高管,以后这种现象会逐步消失,因为国资公司才是核心,这些公司不可能再安插官员。在改革初期,为保护民资的积极性,真正实行市场化,是决定国资公司成败的关键。

  汇改、金改、企改,三大改革同时破题,中国改革进入新时期,建立因地制宜的公平市场、法治市场,最终表现为高效市场。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叶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      2013年11月12日
  • · 叶檀:债券市场有尖锐哨声      2013年11月11日
  • · 叶檀:严惩是抑制失信的一块基石      2013年10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