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联网金融成为撬动产业格局“新杠杆”

2013年12月10日 18:37    来源: 新华网     王晓洁 郭宇靖

  互联网金融究竟离你我有多近?

  2013年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传统银行、基金公司、电信巨头、互联网大佬都纷纷抢占这个新地盘,交叉、跨界、融合成为行业的突出特征。余额宝、百度百发、人人贷、京宝贝……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正在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这一金融新势力,有欢呼雀跃者,有惶恐不安者,更有不知所措者。但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撬动网络、通信、金融等多个行业产业格局的“新杠杆”,甚至有业内人士将其看作颠覆已有产业的“革命性力量”。

  余额宝:开启“流量变现”的平台金融争夺战

  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手推出的“余额宝”让不少国人走近了货币基金这一理财产品,更是捧红了合作方天弘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余额宝已经拥有了超过3000万用户,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元,天弘基金借此成为全国用户数最大的公募基金,余额宝产品“增利宝”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

  余额宝为什么这么红?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认为,余额宝之所以可以红火起来,首先在于其方便快捷,在支付宝账户里轻轻一点,就可以拿账户资金购买货币基金,购物时还可以实时转出;其次则是因为其占领了一个巨大的平台—支付宝。

  如果以平台思维玩金融,方法就实在太多了,难怪互联网大佬都为金融而激动。就在10月底,同样意识到平台价值的百度推出了“百度百发”,由于最初承诺了8%的回报,此后证监会还专门发文,称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但百度百发最终安然无恙地于10月28日上线了,但实际收益只有5%左右。

  同样,微信也在布局平台理财业务。微信5.0版携“微支付”正式上线,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纷纷上线“微信银行”系列产品。

  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当然也不甘放弃自己的优势地盘,“快钱”近日就宣布联手银行和基金公司推出理财服务。

  疯狂比特币:“看不懂”的炒作

  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很少有人知道其发明者究竟是谁,也没有明确的发行机构,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十几美元一枚涨到1000多美元1枚,一批最早持有比特币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不禁让人生疑:比特币究竟是数字泡沫还是投资利器?

  实际上,比特币只是通过一定算法生成的一组数字,不过,由于机制限制,这组数字的最终数量不会超过2100万个。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比特币市场,还出现了本土原创的元宝币、招财币等“山寨”比特币。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国内外的山寨币数量已经超过80种。

  12月初,监管层“出手”,给虚拟货币市场一个措手不及。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称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货币。消息一出,比特币在国内交易价格恐慌性下跌20%,但随后又出现反弹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百度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停止接受比特币支付,“原因是最近以来比特币价值大幅变动使其无法保护用户利益。”一些原本接受比特币的淘宝网店也暂停了比特币的交易。

  不过,部分专业人士表示乐观。元宝币的创始人邓迪告诉记者,上述通知并未禁止比特币在私人之间的流通,这倒是在给比特币的正名。在他看来,虚拟货币交易自由、便捷,是传统货币不具备的特点,未来必将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比特币的明天究竟会怎样?这是留给2014年的一大悬念。

  “互换角色”电商金融:跨界的挑战

  期限短、金额少、轻资产—这一类的贷款业务是银行最不愿意接受的,却成为电商的香饽饽。12月6日,京东商城正式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京东平台的供应商可凭采购、销售等数据快速获得融资。

  阿里巴巴走得更早,早在2010年就创立了阿里小贷业务,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商平台的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几千元的贷款也做。苏宁也于去年底开设“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意在“掘金”供应链金融。

  这让银行坐不住了,建设银行善融商务、招商银行非常e购、浦发银行网上商城、交通银行交博汇、中国银行聪明购……商业银行一股脑地做起电商平台。原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尹龙更是调任民生银行并筹建民生电商,点燃了业界对银行电商模式的新一轮探讨。

  “银行并不指望借电商业务生财,而是让手中的庞大客户群以及渠道资源升值。”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说。她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大量银行客户的购物、交易行为发生在网络平台,海量数据沉淀在网上,如果银行主动经营电商,便能掌握数据,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可以说,银行谋求的是“大数据”红利。

  银行做电商的优势在于资金力量雄厚、服务链条全面,但劣势也十分明显。首先,不少银行电商只面向持有其银行卡的顾客,无异于自动屏蔽了大量潜在客户源;其次,专业化欠缺,购物体验差;第三,银行旧有的管理机制面临挑战。要脱颖而出,银行电商应走差异化路线。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和金融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加深,并且随着移动购物习惯的普及,衍生出多样化的业态。

  “三无”P2P:野蛮生长迎来“倒闭潮”

  P2P意为撮合个人借贷需求的网络中介。借钱者即融资方,可以将需求发布在P2P网站,出钱者即投资方,则可以选择不同项目“放贷”。这一来自海外的新兴业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猛。网贷门户“网贷之家”测算,全国P2P网站今年底将突破800家,全年成交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

  然而,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风险也在升级。网贷之家统计,今年1至9月出现危机的P2P平台共有10家左右,而10月开始形势急转直下,目前已有40余家P2P网站出现提现困难或关停,发生“卷款跑路”的包括天利贷、家家贷、东方创投、网赢天下、力合创投、万利创投、福祥创投等。

  记者调查发现,出问题的网贷平台基本有两大特征。第一,利息极高。问题平台中,一半网站给出了4分以上的月息,即48%以上的年化收益。第二,期限极短。一般P2P平台项目投资期限在2个月至24个月之间,但不少问题平台借款期限都不到一周,甚至有“秒标”(最短一天内就还款)。

  P2P倒闭潮并非偶然,虚构债权、转移资金的操作比比皆是,俨然变身网络版的民间非法集资平台。网贷之家合伙人石鹏峰说,据其观察,“大部分出现问题的P2P平台是由于网站负责人挪用资金所致,有的平台甚至将全部融资都揣入自己的口袋。”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主任罗明雄认为,P2P平台之所以“野蛮生长”,与其目前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机构、无行业标准的“三无”状态不无关系,应尽快明确监管部门,设立备案制度和准入门槛。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