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穗六条出台初现成效 楼市销量下降促销手段频出

2013年11月29日 10:22    来源: 广州日报      赖伟行

  “穗六条”出台已达10天,从阳光家缘反映的成交量来看,楼市并未呈现成交或价格急剧变化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退房潮”,但是市场却已经暗流涌动。记者发现,大小开发商纷纷请出二手中介帮忙卖楼,不少中介也不搞主业搞副业,狂打市民电话促销远近楼盘。

  “穗六条”落地前后

  11月11日~11月17日

  网签成交:2240套

  网签均价:10018元/平方米

  11月18日~11月24日

  网签成交:2081套

  网签均价:10898元/平方米

  卖楼新招

  中介卖力推销一手楼

  近一周以来,记者几乎每天都接到三四个中介打来的电话,推销的不是二手楼,而是一手房。而记者在市内多家中介门店外走访发现,原来贴在门口的二手盘源水牌纷纷换成了一手盘源的宣传条幅,几乎每家中介都有三至五个项目在推售。

  “新政出来之后二手房成交几乎被冻结,许多买家选择观望,业主则不愿意降价出货。一天没几个客人看楼,因此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了一手楼。”宝岗大道一家房产中介的陈先生说,现在公司帮开发商推售的项目很多,像亚运城板块附近的一个在售楼盘,目前毛坯均价只要12000元/平方米起,中介公司就在代理这个项目,周末还组织了市民看房团前往现场。接下来的12月,估计每个周末都要带客人去看南沙、增城、花都的一手楼盘。

  推零星特价单位试探市场

  记者调查楼市发现,个别开发商在请中介帮忙推售楼盘时,特意推出一两套特价单位以试探买家反应。

  记者在越秀区某在售楼盘发现,虽然是周末,但看楼客并不多。之前,该楼盘报价4.8万元/平方米,折后4.3万元/平方米,但是代理中介却向记者表示,现在售价已经作出了调整,最低价3.9万元/平方米也有成交,不过货量不多,主要集中在10楼以下的中低层单位。

  无独有偶,海珠区某核心区域楼盘,近半年的报价一直在3.3万元/平方米左右,但不久前,该楼盘在原来已经请了一家一手代理行的基础上,又邀请了一家二手中介机构,在周末组织了专场优惠促销,“仅此一套”的北向大户型特价单位,均价只要2.9万元/平方米。

  刚需楼盘刻意

  延迟开盘时间

  另一方面,在“穗六条”的背景下,不少开发商继续采取观望态度。上周末广州原本计划共有4个楼盘开盘或推新,但有两个住宅项目都临时“爽约”,延迟开盘。

  天河某楼盘原计划上周末开盘,但是结果却取消。“现在开盘时间和开盘的价格都没有办法确定。”销售人员表示,楼盘主打的户型是90平方米以内的两房和三房,之前推出过的单位仅为“2”字头,在天河区属于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开发商并不担心推售会受到新政的影响。而且政策刚刚出台不久,需要时间去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应对调控。

  增城某楼盘的销售人员也向记者透露,楼盘原本计划在11月23日开盘,因为“穗六条”的因素,推迟到本周末才开盘。由于楼盘的均价为毛坯房8000多元/平方米,一套小三房只要70多万元,而且不用签“双合同”,所以产品很有竞争力。

  业内分析

  “穗六条”严格程度仅次于北京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对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在非户籍人口购房资格方面,广州仅次于北京,是非户籍限购资格第二严格的城市。此次广州收紧政策将延缓部分外来人口入市购房时间,限制楼市需求,影响成交。

  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表示,“穗六条”出台至今,广州楼市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交易登记量都处于正常状态,预计政策对终端交易登记量的影响至少要在一个月之后才能逐步呈现出来。

  楼市动向

  限价标准提升

  限签有所松动

  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数据显示,“穗六条”出台之后的上周,广州新建商品房网签2081套,环比前一周,仅略微下跌7%,而全市网签均价为10898元/平方米。记者走访市内多个楼盘发现,由于接近年底,多数项目暂时采取的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就在调控政策加码的同时,此前被严格执行的限价政策却开始出现标准提升的情况,有楼盘也因此不再需要签“双合同”来规避相关政策。记者在南沙走访了多个楼盘了解到,之前南沙区的销售限价标准为1万元/平方米以下,现在标准已经提升到1.4万元/平方米左右。

  此外,阳光家缘数据显示,广州部分高价楼盘之前的限签情况也有所松动。此前一直被“限签”的珠江新城某楼盘近一个月来就网签了5套单位,均价高达9.6507万元/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最贵楼盘。排名第二的是位于黄沙的某一线江景豪宅,网签均价达到5.6863万元/平方米,位列第三的是海珠区的某楼盘,网签均价也超过5万元/平方米。(文 记者 赖伟行)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