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方式,更容易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出现扭曲和浪费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敲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全新改革战略核心的基础上,力举“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调“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同时申明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一系列措施直指传统的垄断市场力量。
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垄断企业和垄断现象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相违背的。公众普遍认为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等都属于垄断行业,甚至是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互联网行业,也出现了垄断的现象。
“在打造开放型中国经济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要做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痛下决心去打破市场垄断,使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垄断行业向社会开放,真正做到‘非禁即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分析认为,垄断行业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方式,更容易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出现扭曲和浪费的问题。因此,尽管阻碍重重,我国市场经济要进一步完善,必须迈过垄断行业改革这道坎儿。
今年7月,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13中国企业500强》专题报告显示,中移动、中石油、工商银行三家企业2012年的净利共计4831亿元,超过了前500家民企的净利总和(4238.44亿元),而在中国企业500强的座次上,前30名全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入榜500强的数量在过去10年中仅增加一家,共37家。国企对民企“挤出效应”的直接结果是民间资本的被边缘化。数据显示,最近5年中,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增速从5年前的35%降低到目前的24.8%。
“实际上,所有的垄断行业,如金融、石油石化等行业,渐进式的改革看似已经有了,比如民资进入银行业、设立民营加油站等案例已经开始出现,但在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了。”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表示,从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竞争形成了更为有效的市场,而垄断无疑会使市场效率大幅降低。此外,垄断还会带来收入分配扭曲,使大部分利益转移到垄断企业,从而危害社会公平。
垄断的种种之害倒逼管理层频频出手,如对三星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开出3.53亿元罚单,对茅台、五粮液维系高端价格体系处以4.49亿元的罚款,对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作出6.7亿元的处罚,对老凤祥等5家金店价格垄断行为课以1000多万元的罚没……今年由国家发改委等权威机构打出的反垄断重拳可谓相当频繁有力。
“事实上,时下的反垄断更多地停留在同一产业或品牌中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无直接竞争关系的商家之间通过某种联合所实施的排除、限制竞争的纵向垄断行为。而深为大众诟病的横向垄断依然未有所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时建中介绍称,横向垄断指的是同一行业内有竞争关系的多家企业横向联盟以达到市场优势地位并以此来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在打破垄断这个议题上,学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也较为一致,普遍认为打破垄断有助于促进竞争、提升经济效率、增进公众福利。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破垄断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国资委将配合有关部门,针对油气、交通、电信、自来水等不同行业特点,引导企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打开门窗欢迎竞争,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专家建议,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破除应当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要在体制上下工夫,让垄断行业、垄断企业不再具有“天然”的垄断资源,只能按照市场规律、市场规则从事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时间与空间,让垄断企业尽快适应市场。(证券日报 徐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