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理财产品大战也非常激烈。结构性产品可以给银行带来实实在在的存款,普通理财产品在募集期也可以给银行带来短期存款。
不过,一家上市银行的理财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理财产品带动存款的能力正在下降,募集期普遍比去年缩减了一半,而且很多投资者也对银行“打时间差”有所了解,往往到募集期最后一天才买入理财产品。尽管如此,今年年末理财产品的销售依旧如火如荼,年化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频现。
“时间差”愈发难玩
虽然银行标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高,但其中有不少猫腻。一般理财产品有“募集期”和“清算期”,在这段时间并不算进理财产品的收益期。也就是说加入理财产品的期限是35天,但实际上投资者的资金投出去超过40天,实际投资时间和收益时间有一个“时间差”。
一方面,这个时间差摊薄了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另一方面,在募集期和清算期,资金都计入了银行存款,能给银行带来短期的存款增量。这使得银行在吸储压力大的时候会通过增发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帮忙。
一家上市银行理财人士表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有所缩减,以往会在7天左右,现在一般是3天。记者查看了四大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募集期在5至7天的产品仍比较多,但也有不少产品募集期在3至4天之间。
除了募集期缩短以外,上述人士还指出,客户今年“学聪明”了,不会选择募集期长的产品,或等到产品成立前的一到两天才过来买,这也意味着银行依靠发普通理财产品获得存款的能力在减弱,使得银行今年的存款大战更多落到实实在在的存款利率上。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三季度末的时候,就有银行开始上浮存款利率。不少银行客户经理不断在微信朋友圈发“一浮到顶”的信息。
虽然募集期缩短了,但年末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如火如荼,部分银行在外墙贴满了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海报,年化预期收益率超过5%、6%的产品比比皆是。“资金紧张的银行会想,能把资金留多少天就留多少天。”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备战利率市场化
银行理财产品竞争火热,除了想冲存款以外,更为大的目标在于留住零售客户。“哪家银行在理财产品上占据有优势,在未来存款利率放开之后就获得了主动,所以现在哪怕是赔钱也要做理财。招行、民生、光大之所以不惜牺牲储蓄来抢理财,就是在为未来布局。”一位银行理财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该人士说:“利率市场化放开之后,存款跟理财可能就是一个价格,客户的收益是一样的。所以现在的理财客户就是未来的储蓄客户,现在理财客户一旦流失,利率市场化之后再把客户拉回来就很难。”
在大资管时代,各类金融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银行面临着客户流失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互联网金融也杀入其中搅局。截至11月14日,对接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户数近3000万。余额宝等新型理财工具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预期收益率高,似乎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理财的首选。
“余额宝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主要不是他们的量有多少,量再大对于银行而言也只是小巫见大巫,而是其业务模式对银行产生很大影响,会给银行带来创新竞争压力。往往银行由于监管的制约,无法复制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一银行业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如果让银行跟互联网金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做,互联网金融根本没有机会,但目前对银行的监管制约非常严格。在宽松的监管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获得了比银行更大的业务创新空间。
据了解,银行目前正在尝试推出与互联网金融形成竞争的产品,例如类余额宝产品,银行可以内部清算,不需要交给基金公司。该人士预计,监管最终还是会走向平衡,到时候互联网金融跟银行的人气可能会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