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30年或“偷走”四成钱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每月定存500元,30年后,到退休时足可自己养老。
日前,深圳市社保局新闻发言人黄险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种说法很不靠谱,一旦被误导而付诸实施,将无法安度晚年。那么,不交养老金、靠自己养老到底靠谱不靠谱?
自主养老 月存500元吃利息难养老
月存500元比交社保靠谱?这个在网上受到网友大力追捧的帖子称:“不想麻烦国家了!25岁工作,不交养老金,每月存500元,这样30年后,55岁总计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得3376.23元,而你的本金还是38万多元。我看也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
虽说不想麻烦国家养老的愿望是美好的,不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黄险峰认为,依靠自己储蓄养老不靠谱,因为面临诸多风险。“首先是通胀风险,物价上涨、工资上涨都是其体现。”黄险峰指出。
“投资者在制定自己的养老规划之前,一定要考虑通胀水平。”有理财专家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CPI年年涨,意味着我们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假如CPI涨幅超过了投资收益率,那就相当于投资实际上是亏损的。
以上述方案来看,其中主要的投资方式是5年期的零存整取,也涉及5年期的整存整取。目前,5年期零存整取的年息为3%,5年期整存整取的年息为4.75%,而据统计,过去10年(2003年~2012年)CPI的平均涨幅为2.87%。
“这个网友以5年期存款的方式投资是有效的,但因为每月投入有限,在收益率比通胀高不了多少的情况下,应付养老还不够。”据该理财专家分析,按CPI每年只上涨2%估算,30年后,照上述每月500元的储蓄养老计划,每月拿到手的1508.93元,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828元,如果网友现在每月的生活开支是1500元,那意味着,只能提供他眼下六成不到的生活开支。
CPI上涨越多,通胀比率越高,钱越不值钱。如果以年通胀率5%计算,30年后的1500元,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347元,相当于只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77%的开支将存在缺口。
养老金需求或近百万 低投入要配高收益
养老投资除需考虑安全性外,在每月投资金额有限的情况下,还必须兼顾收益性。
按人均寿命85岁,年平均通胀率2%估算,55岁退休后,要想潇洒地生活30年,按现在每月2000元的标准,至少需要97万元的养老金储备,而要想过上富足的老年生活,按现在每月5000元的标准,养老金储备则需要高达近250万元。
若上述网友的年投资回报率在10%,25岁开始投资,每月只需投资431元,30年后,已可以储备超过97万元的养老金,保持相当于现在每月2000元开支的生活标准。
从收益性考虑,尽管这两年股市亏多赚少,但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无疑是一个最便利的高收益投资场所,如果上述网友将每月存5年定期的500元转投股票基金,30年下来,有望实现年均10%的投资回报率。
海通证券以深证成指为例进行测算,假设定投投资者每月定投一次深证成指指数基金,计算从2000年1月到2011年5月任意定投1年、3年和5年的年化收益(按月滚动计算),不考虑资金投入时间价值,任意1年、3年、5年的简单平均收益率均值在10%~13%之间。
从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周期看,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也可比存款更好地战胜通货膨胀。统计数据显示,1980~2004年,美国投资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高达9.47%(扣除通胀因素)。
建议:组合定投 安全性收益性可兼顾
不过,如果网友觉得完全依靠股市更不靠谱,那么,选择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基金,长年坚持定期投资一个基金组合,也可在稳健、安全的基础上博取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
参考成熟市场历史数据,长期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合理预期年收益率为10%~15%,债券基金为5%~8%,货币市场基金则为2%~3%。
按股票基金预期年均收益率12%,债券基金年均收益率6%,货币市场基金年均收益率3%测算,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如下表,如敢于冒险的投资者,每月可投资的钱拿出80%投资股票基金,20%的钱投资债券基金,其预期收益率约为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