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企业到上海自贸区注册要先读懂规则

2013年10月11日 08: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最实惠的好处是以后买东西方便了,买奶粉不用去香港了。”这是老百姓即将看得见的好处,而这些实惠将通过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实现。

  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区掀起设立分支机构小浪潮之后,企业的注册潮也已风生水起。10月8日为上海自贸区首个业务受理日,截至16时,自贸区服务大厅共接待咨询1480人,接待办理577人次,仅工商部门的窗口就接待了各类受理、咨询超过500人。其中,贸易、物流等领域是企业注册的热点领域。

  据了解,首个业务受理日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的多为中资贸易企业,并以民企为主。这些企业中,并非都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对进入自贸区后做什么业务也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多数企业抱着“先进来再说”的态度。

  如此看来,近期企业抢先到自贸区注册,仅仅是为抢先机,各行业企业都处在摸索阶段。

  笔者梳理历史发现,货物在以前的保税区停留无需缴税,并且在保税区停留后出境也不缴税,但在保税区停留后入境需要缴税,货物停留在保税区内的时候,可以进行加工、改装、分类、存储、展览等。而相对保税区,自贸区的政策设想要开放很多。除去保税区原有优惠货物进出自由、货物存储自由之外,自贸区可以实现贸易自由、货币流通自由等。

  实际上,自贸区有一个“一线”和“二线”的概念,不能单纯地从地理位置上去理解,货物从自贸区到境外这是“一线”,从自贸区到境内是“二线”。“一线”逐步彻底开放,“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自贸区内自由流动。

  在自贸区诸多开放和创新中,想象空间最大的是金融开放,如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离岸金融业务等。

  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开放清单见附件),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此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 中央宣布的自贸区政策框架所要求的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超过许多人的想象, 是对资本市场的一个“惊喜”。他认为, 在许多项改革之中, 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两类,一是通过实行“负面清单”建立对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二是通过放开民营银行、建立境内的“离岸市场”等来推动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

  实际上,上海自贸区的另一个重要实验是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是缺乏金融服务, 今后应该发展几千家民营银行来支持中小企业, 而自贸区的试点将为这项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自贸区是多项改革的一个“惊喜”,但《方案》实施规则有待进一步细化,例如,如何在自贸区内加快金融改革,同时在自贸区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之间建立防火墙等问题,因此,自贸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证券日报 左右)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