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最低仓位”成利器:公募前三季度完胜阳光私募

2013年10月01日 08:29    来源: 南方网    

  祸兮福之所倚。

  就在不久之前,基金业界还在讨论监管层将公募最低仓位限制提升至八成的做法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有分析人士直言“八成仓位或将导致公募沦为”公墓“基金”。然而,在今年结构性牛市行情中,最低仓位限制却成为了公募基金阶段业绩占优的“利器”,前三个季度完胜阳光私募 ,暂时领跑整个“大资管”。

  私募整体落败

  凭借着灵活的仓位控制,阳光私募基金曾经在过往的年度将公募基金远远甩在身后。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船小好调头”的阳光私募却似乎调头过猛,业绩整体跑输公募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非结构化的股票型私募平均业绩为6.31%,虽然好于上证指数的同期表现,但低于深证指数9%的涨幅。而且,擅长“掘金”中小盘股票的阳光私募今年却被公募直接比下了台。数据显示,同期主动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净值增幅达到15.58%。

  海通证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同样显示,今年7月份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77%,落后于公募偏股型基金的7.12%。海通证券表示,在市场行情分化延续的背景下,尽管阳光私募、公募、券商资管三类产品集体跑赢沪深300指数,但从各类产品平均业绩排序来看,7月公募表现最佳,私募居中,券商最弱。

  8月份,私募基金终于有所起色。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私募股票策略产品8月平均涨幅为1.91%,券商股混型理财产品8月平均涨幅为0.84%,公募股票混合型基金当月平均涨幅为0.76%,而当月沪深300指数上涨5.51%。同时,在市场风格酝酿切换的背景下,成长风格私募与价值风格私募的业绩分化出现一定程度逆转。

  “虽然8~9月不少阳光私募的业绩开始逐渐发力,但整体来看今年以来业绩跑输公募基金的事实无法改变。”上海一位阳光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募利器:仓位

  今年以来的业绩完胜让在A股市场中日渐式微的公募再度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公募基金今年以来重现赚钱效应,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而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最低仓位的限制,让其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了结构性牛市的超额收益。

  根据此前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下限为60%,基金仓位可以在60%~95%(总资产扣除5%的现金头寸)之间灵活调整。而今年4月底,监管层出台新规将股基的持股仓位下限从60%提高到80%。

  此举一出,立即引发业界的广泛争论,有人认为最低仓位限制将严重制约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市场下跌时必须保持高仓位,这可能对公募的净值带来极大的”伤害“。”有基金经理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阳光私募基金灵活的持仓策略可以规避市场的系统性下跌风险。但我们不能。”

  然而,事实证明仓位限制并非“顽疾”,这在今年的市场中表现得比较明显,也成为公募制胜的关键。“公募基金的最低仓位限制在今年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中受益匪浅,由于在年初对经济回暖持谨慎的态度,多数私募基金采取了低仓位的操作策略,导致业绩表现不佳。”某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对记者表示,“操作上的灵活性导致私募整个行业都更重视择时,这在今年的行情中难以发挥作用。另外,公募基金在最低仓位限制下,对经济转型的判断正确,大面积持有中小板,创业板 、成长股也是其业绩表现良好的原因。”

  “最低仓位限制使得我们必须选择出风险最小的个股进行配置,而经济回暖预期的不乐观使得更多的基金经理都选择了”经济转型“的配置,事实证明对成长股投资思路的正确性。”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仓位限制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研究判断、正确的配置方向才是成功的关键。”

  上述阳光私募人士也表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今年以来一再上涨,也让阳光私募在介入时变得谨慎,不像公募有大量的浮盈在手显得相当淡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