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营银行前景:荆棘在侧的黄金路

2013年09月27日 07: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政策暖风频吹,民资办银行终于“梦想照进现实”。一大批明星企业蠢蠢欲动,或高调或低调地“晒”着自己的进程单。在资本狂欢之时,民营银行未来将成为企业的“金饽饽”还是“烫手的山芋”,金融业竞争格局将如何改变,潜在风险到底有多大,海外成功案例如何运转,小编给您一一梳理。

  政策利好 民资迎来春天

  借助金融改革的东风,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央行行长周小川亦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将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他表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

  时至今日,民营银行细则虽尚未出台,在多方利好政策鼓励下,民营企业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汹涌来袭。特别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诸多明星企业,如腾讯集团、阿里集团、苏宁集团、美的集团、红豆集团等,已经在摩拳擦掌,剑指此次开闸后首家民营银行牌照。除京沪、江浙、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外,其他一些内陆安徽、重庆、湖北地区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筹备,诸如湖北凯乐科技、安徽新安金融集团已有发起成立民营银行的意向。

  众所周知,民营银行设立及运营阻碍的原因主要是《民营银行试点条例》及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没有规范化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成功设立及有序运行。

  日前,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下称《办法》)已完成报至银监会,并被银监会列为“范本”。民营银行试点细则出台的已经箭在弦上。与之同时,相关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起草完毕,目前在政府有关部门审定,有望近期推出。

  或许,等待上述办法与制度出台之后,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之门便已经开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等着监管机构的“靴子落地”。

  金融业竞争格局将更加合理

  “银行倒闭”这种市场现象在国外司空见惯,但在我国可谓极其罕见。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金融市场颇为稳定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竞争并不充分,垄断依然存在的现状。

  大企业有大银行支持,小企业缺少银行支持。当前金融机构仍然偏爱业绩稳定、树大根深的大企业,觉得贷款给他们是颇为安全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虽然近几年改善很大,但由于这个群体数量庞大,融资依然是老大难。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逐步深入,需要更多金融机构能够深入基层搞服务。所以,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很重要。某种意义上说,小银行必须选择众多小客户,才能生存下去。

  错位发展是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的必然选择,在填补某些金融服务空白的同时,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和业务开展将带来一定的冲击,民营银行也把自身放在了竞争的大海里,能否生存、成长壮大,要看怎样经营。

  民营银行未来业务压力大

  政策暖风频吹,一大批明星企业蠢蠢欲动,但迎接他们的不只是一片光明。

  在未来的银行业竞争中,民间资本有望成为“活水”,更好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过,民营银行既没有套上“金钢罩”,也不置身“世外桃源”,同样面临考验与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例,意味着银行业的政策红利减少,存贷利差缩小。由此,作为中小银行的民营银行承受的压力不逊于大银行。

  早就有专家担心,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可能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较大冲击,从而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在存款实际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子过大,市场利率迅速跳升,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可能加剧,甚至造成金融市场动荡。大银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以致力于扩大中间业务,而中小银行创造非利息收入的优势不及大银行。

  作为唯一重要的民营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一枝独秀地开在中国银行业的花园里,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但是,在羡慕民生银行的同时,民间资本有必要冷静思考如何应对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变化。民生银行的高增长仍属于建立在“利差垄断”的基础上,其成功也并非新创办的民营银行所能轻易复制的。假如缺乏自身经营的特色,与大银行展开同质化的竞争,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未必乐观。

  “隔行如隔山”,民间资本涉足银行业将在实践中经历学习的过程,难免付出一定的代价与学费。民营银行的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对此,那些主业发展本就遭遇困境的企业,更应该掂量“办银行自担风险”的分量,不要简单把转型发展银行业当作“救生圈”。

  专家提醒:一旦发生风险 法律上无路可退

  对于众多上市公司而言,开设民营银行将是未来获得巨大利润的重要一步,也是缓解由于实体经济下滑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又一收入来源。但是,高利润就意味着高风险。

  针对众多公司趋之若鹜的行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表示,上市公司批量设立民营银行前景堪忧,“如今的大批量上市公司去设立民营银行的风险要比10年前的房地产投资大很多。”

  与当年企业一窝蜂投资房地产相比,宏皓表示,“房地产投资属于实体投资,在当年是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开发的,不完全依赖资本金,这10年里的投资赚钱了,未来的房地产向养老地产等专业方向发展,认为自己赚不了钱的话可以将未开发的土地转让,从而全身而退;而民营银行则不同,需要专业的团队以及极高的风险管控能力,如果发生风险,在法律上是无可退之路的。”

  海外成功案例:乐天银行

  中国民营银行概念炒的火热,但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没有一家企业有十足的把握。我们警示风险是为了让市场冷静面对即将到来的资本盛宴。先了解风险再进行投资是市场惯例。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借鉴中国邻邦日本的成功案例。

  日本乐天和中国的阿里巴巴一样,都是做电子商务起家,并且在本土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互联网集团。乐天财报中将其业务划分为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其他三大部分,阿里巴巴集团近期的调整与之有相似之处。

  2003年乐天收购了一家证券公司,2005年开始重点打造金融业务,目前乐天金融涉及证券、信用卡、银行、保险、预付卡等领域。

  2012年乐天金融贡献营收1564亿日元,达到总营收3成左右。其中仅银行和卡业务营收合计为1028亿日元,与在线零售平台“乐天市场”1069亿日元的营收相当,网络金融于电商而言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可以说世界电商范围内,金融玩得最好的便是日本乐天。乐天先发制人,大力拓展网络金融业务,一方面是由于网络金融和电商具有天然的联系,电商平台以及平台上积累的大量真实的交易数据为其打造网络金融业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与乐天创始人出身日本兴业银行,做过软银投资等大型投融资机构金融顾问有关。

  日本2011年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79.1%,网民人数为9610万人。而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是一个比日本更为巨大的市场,参考乐天的业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日本乐天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民资办银行,不仅公司的掌舵人要有强大的金融背景,公司还要有一套完整的金融业务方案,完成在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