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强周期股估值修复起航 78股月内涨幅超两成

2013年09月13日 11:34   来源:大众证券报   

  8月底以来,A股一改此前的“跷跷板”行情,资金偏好明显转向了周期股,从交通运输到金融服务,再到钢铁、水泥等,强周期类的股票轮番表现,上演估值修复行情。

  回顾过去数月的市场行情,周期股曾经多次盘中“躁动”,但均为“一日游”行情,未能形成有效的风格转换,最终资金仍会回流成长股。但是近两周这种“跷跷板”现象几乎绝迹,资金对周期股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从大宗交易溢价买入,到融资融券市场被追捧,周期股成为各方争相抢购的目标。

  记者统计9月份行业涨幅榜发现,表现较好的行业已经全部被周期股占据。以申万一级行业为例,交通运输9月大涨13.03%(流通市值加权平均,下同),位居行业涨幅榜第一位;第二位为金融服务,上涨10.57%;接下来是黑色金属、交运设备、房地产、建筑建材、机械设备、采掘等行业,上涨6%-7%不等。

  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剑锋向记者分析称,创业板下跌、周期股普涨,此消彼长之下,市场风格转换已经完成,这也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创业为代表的成长股炒作结束,流出的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标的;二是此前担忧的经济下滑已经不足虑,近两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复苏有望;三是经历过去两年的去库存、去产能,周期性行业的业绩见底回升,而估值尚在低位。

  从估值来看,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有所修复。横向来看,A股当前估值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中处于偏低的状态。截至8月31日,美国市场风险溢价水平较低(2.8%),而中国市场风险溢价水平较高(5.1%),显示资金愿意配置高风险品种。同时,目前AH股溢价指数与7月基本持平,结构上A股周期股相对H股的折价幅度有所扩大。

  纵向来看,全部A股静态PE、PB分别为13.43倍、1.72倍,估值持续底部修复,但仍处在2003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剔除金融板块(总市值占比约30%)的影响后,非金融A股静态PE、PB分别为17.4倍、1.9倍,亦处在2003年以来的底部水平(历史最低值为2008年10月的13.6倍,2005年11月的1.6倍)。

  从行业板块看,当前A股信息技术板块PE为41.7倍,远高于主要新兴市场的30倍的水平;其次,必需消费、可选消费和能源的估值相对新兴市场而言较高。金融、原材料、工业和公用事业板块的估值则显著低于新兴市场,银行、白酒、建筑施工等行业处在相对估值的历史底部。

  “低估值配合经济复苏,部分绩优的周期股想不涨都不行。”李剑锋说:“8月主要经济数据的全面向好,是市场情绪转化、周期行业复苏的基础。”数据显示,8月出口同比创出4个月新高,消费同比增长13.4%,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开始一并给力。

  此外,市场担忧的流动性似乎也是个伪命题。一个最直接的证据是本周前四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成交额达到7326亿元,创出2011年4月份以来的周成交额新高。8月以来,沪指每周的成交额均超过5700亿元,远高于此前数月每周只有3000-4000亿元的成交额。而这并不仅仅只是赚钱效应的问题,因为上半年创业板股票大涨,赚钱效应巨大也没有吸引来如此多的资金。有分析师预计,看到经济复苏,有大资金开始入场。

  如果估值修复继续,那么下一个上涨的板块在哪儿呢?“这个很简单,一看估值,二看业绩,三看涨幅。”浙商证券一位投资顾问向记者表示,目前涨幅较小的行业还有房地产、建筑建材、采掘等行业。另外,金融服务虽然近两日大涨,9月份上涨了10.57%,但是今年的涨幅只有1.96%。特别是券商板块,股市成交额增加、两融标的扩容、国债期货上市等都将带来收入增加,而今年该行业只上涨了5.07%。

  记者 李宇欣

  >>>链接:

  78股月内涨幅超两成

  三季度以来,A股逆转前两个季度萎靡态势开始回暖,尤其是进入9月份,A股开始加速上扬,突破半年线后,顺势站上2200点整数关。截至9月12日,两市已经有366只股票上涨超过10%,这其中有78只股票上涨超过20%。值得关注的是,外高桥、凯诺科技上涨超过100%,银润投资、辉隆股份、天舟文化等7只股票上涨超过50%。

  上证综指大幅突破,少不了银行股的爆发,浦发银行近几日两次涨停,进入9月以来大涨36.26%,带动银行股整体上扬超过16%。显然,浦发银行股价大涨得益于改革红利,而“改革”则是近期A股上涨的最大动力。在9月份以来加速上扬的过程中,上海自贸概念自8月底横空出世,并延续至今、领涨市场。其中,外高桥、新南洋、上港集团、华贸物流、爱建股份、申达股份等10多只个股8月底以来持续飙升,有7只上海自贸概念涨幅超过30%。

  国海证券一位策略分析师称,无论是上海自贸概念狂飙,还是土地流转概念爆发,始终围绕改革红利。上海自贸区对于改革的意义被认为堪比建立深圳特区,而新的土地流转试点则将打破现有的土地二元制度,被看做是新的“土地改革”。另外优先股之于大蓝筹股,市场人士称此举不吝于新一轮的股改等等。记者 李宇欣

  


(责任编辑:毛宇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