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自2004年上市交易以来,交易量起伏较大,目前交投十分清淡。作为现券市场结构、期货合约、交易制度等方面都与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十分相似的中国台湾地区公债期货,它的兴衰起落为国债期货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四大原因
导致公债期货交投衰落
与中金所国债期货合约类似,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也采用名义标准券作为合约标的,百元全价报价,实物交割,与标准券对应,Taifex也给出了一篮子可交割及转换因子。
中国台湾地区10年期公债期货自2004年推出后,交易量起伏变化较大,上市初期2004年的月均成交量为27164手,最高成交量出现在2004年5月达到73732手,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成交量迅速萎缩,2006年10月起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成交量开始放大,其中最高成交量出现在2008年2月,成交量达到顶峰的152124手,之后成交量又急剧减少,2009年的月均成交量只有8662手,较2008年月均下降了353.6%,2010年之后交易量更是为0,交易呈现十分冷清的状态。
中国台湾地区公债期货兴衰起落的原因何在?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台湾地区公债现券的持有过于集中。外资银行、投信公司和券商自营盘三大投资者近年持有中国台湾地区流通中公债的半数以上,这三类投资者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在这种背景下,市场被操纵,其他投资者无法与寡头博弈,从而使投资者丧失了投资兴趣。
其次,是中国台湾地区公债期货的交割方式设计不合理,在其公债现券市场规模不大,流动性不强,特别是在持有人结构非常不合理的情况下,没有采用韩国或澳大利亚国债期货的现金交割模式。
再次,Taifex没有引入做市商制度,做市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市场流动性、形成价格发现机制上。另外,做市商的报价对于平稳期货市场价格走势,抑制过度投机也会起到一定作用,而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在现券为寡头垄断,期货参与者又无法以正常金额现金交割的情况下,也无做市商制度的帮助,这使得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几近无人问津。
最后,原因在于中国台湾地区投资者能够轻易地投资于欧美国债期货市场,不成熟的中国台湾地区公债期货市场就更加显得缺乏吸引力了。
四大举措
防重蹈公债期货覆辙
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公债期货市场交易清淡原因的分析,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国债期货的成功案例,从而汲取其中的教训和经验,避免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重蹈Taifex的覆辙是下一步急需进行的工作。
第一,活跃现券市场,丰富现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是中金所国债期货成功的基础。
我国大陆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包括:特殊结算成员、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等,从2013年3月国债市场投资者托管额度对比数据中可以发现:商业银行托管额度最大,占据三分之二,共计48041.16亿元;特殊结算成员其次,占据21.95%;其他类型投资者市场份额较小。这说明我国大陆国债现券市场也存在类似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债券集中度较高,银行类投资者占据主流的现象,为避免重蹈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的覆辙,管理层应该丰富债券市场投资者,同时也使得国债现券交易更加活跃。
第二,放开对投资者的限制,更多的引入各类市场参与者是中金所国债期货成功的保证。
商业银行在国债现券托管量上的独大也许是目前管理层谨慎放开银行参与国债期货的原因之一,但对投资者范围或对投资者交易种类的限制,在避免类似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寡头垄断的同时,削弱了公债期货管理风险的作用,也打破了市场的多空平衡格局,所以在现券市场趋于健康合理的过程中,放开对国债期货投资者的限制,并更多的引入各类市场参与者将是中金所国债期货成功的保正。
第三,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作为辅助。
做市商在提供市场流动性、形成价格发现机制及抑制过度投机上的作用,可以在中金所国债期货上市初期,市场参与者及现券市场结构都有许多不足的情况下得到发挥,成为为中金所国债期货成功的辅助。
第四,降低国债期货交易税费。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的主要原因除制度要求外,另一个在于国债的免税特性,但如果机构在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或债券组合管理时背负较大的税费压力,将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者利用国债期货的热情。
(王 鹏 作者系永安期货北京研究院国债期货分析师)
Taifex10年期公债期货月度成交量(单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