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国债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可能会出现四个现象:一慢二看三乱四站。中国应当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资本市场运作规则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刘志勤
国债期货在人们的期待中鸣锣上市,不仅引起中国金融业和企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国际金融界的普遍兴趣。笔者前几天在欧洲访问,遇到许多金融机构人士,纷纷询问中国的国债期货上市相关情况。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能否充分利用国债期货市场的运作,这对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交易和金融安全的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国债期货上市充满期待,无论是存有担心还是充满信心都是完全正常的反应。因为中国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启动国债期货市场交易,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导致中国停止了这个交易,时间跨度长达18年之久,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这个停顿,在国内国际引起不同评论,有人认为浪费18年,拖了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结构改革的步伐,也使中国的经济改革速度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阻滞,失大于得;也有人看法则完全相反,庆幸中国早早停止国债期货交易是英明及时之举,使中国避免可能出现的资本市场失控和金融机构的转型改革受阻。其实,这种争论将永远存在下去,不会有一个被大家都接受的结论,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失去了宝贵的18年,现在既然回来了,就该好好珍惜对待它。因为,国债期货,它可能是个美丽的天使,也可能是个丑陋的恶魔,只有按规则办事,才可能使国债期货成为造福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可以设想,一旦国债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可能会出现四个现象:一慢、二看、三乱、四站。
由于国债期货在中国熟悉而又陌生,许多人闻之口噤。更多的人对其中的奥秘及规则知之甚少,十分肤浅,真正的专家和操作人士就更少。所以,市场反应开始会较慢,各方都会采取谨慎行事的策略,贸然大举进军的可能性不大。起跑慢,热身慢,投入慢,是市场的正常做法。在不知水有多深的时候,动作慢,显然是保安全的最重要举措。
绝大多数人将会采取场内场外观望的态度,少许资金进场,算是试水、热身,伺机而动,这些是中国传统的经营之术。在特定背景下,投石问路,是个安全可靠的投资方式。对于新形势下的国债期货市场究竟会如何发展,没有人能够明确回答。但是,跃跃欲试者,期待浑水摸鱼者,冒险投机者大有人在,他们(自以为)精于寻找政策缺陷,(自以为)善于发现监管漏洞,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兴风作浪,搅乱市场。我们不会忘记上个世纪刚开始国债期货交易时,几乎走过相同的历程:刚开始一年,交易量不过6000万元左右,“慢”是主要特点。然而,在经过观望等待期后,许多机构终于按捺不住寂寞,急匆匆跳进市场,内幕交易、内外勾结、投机透支等这些资本市场上的牛鬼蛇神就纷纷出笼,搅得市场昏天黑地,监管机构手忙脚乱。只好用一个“关”字,才把那些恶魔关进笼子里。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就经历了“慢,看,乱,关”的过程。
依笔者看,中国应当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资本市场运作规则,这是十分重要的前提。美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创这个新的金融工具以来,活跃了资本自由流动性,加快了企业融贷能力,大大繁荣了美国资本市场,使美国在后来的二十年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开放国债期货市场,政府十分谨慎小心,步步为营、避免冒进、限制投机、控制规模、掌握总需、观察流量。由于监管到位,提前发现市场异常,严罚违规违法违德行为,净化了市场氛围,成为这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中国在经历了不久前发生的“钱荒”危机,和“乌龙指”风波之后,应当具备了识别违规的能力,和处置紧急状况的战斗力,中国新世纪的国债期货市场一定能够“站得住”。
祝愿国债期货上市旗开得胜!(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