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国银联内部一直考虑的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似乎正在提上日程。近日有消息称,银联董事会提出动议,或将协调各成员银行联合行动,逐步将非金机构银联卡交易引导迁移至银联网络。
中国银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是“银联”品牌的所有者。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中国银联表示,部分非金机构在开展银联卡业务过程中,在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连接的同时存在变造交易类型、套用商户类别码(MCC)等违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交易场景和客户真实交易行为,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容易掩盖伪卡欺诈、网络欺诈、洗钱套现等风险隐患。此外,部分非金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截磁截密、私自留存持卡人敏感信息,也让持卡人的账户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为此,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组织,牵头推动非金机构规范开展银联卡收单业务,是银联卡业务风险防范的必然要求,也是参与各方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然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纳入银联网络意味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支付产业蛋糕要重新分割。某不愿署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表示,现在网络支付费率是在商户、银行、消费者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的动态竞争中达成的,是市场化的结果。如果纳入银联网络,将会增加自身经营成本。
根据该机构的测算,由此增加的手续费率将达到千分之三。预计2014年网上支付将达8万亿交易额,这样增加的手续费将达到240亿元。该机构认为,这个数字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来说难以独自承担,很有可能向消费者转移。
对此,有接近银联的人士表示,单纯以手续费测算成本或收益的说法值得商榷。首先,接入银联网络后可以全面受理银联卡,将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量的提升,并可降低其风险赔付成本,总体收益应该可以覆盖或超过手续费成本;至于转嫁给消费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手续费本就不应由消费者承担,若转嫁属违规。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过低费率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利于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快钱CEO关国光认为,对于银联此举不能简单以“收编”或是“封杀”来看待。当前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都很严重。“支付行业的发展不能单一依靠手续费的方式来盈利,而要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彼此进一步开放,通过开放推动创新。另一方面,在新的开放创新的环境中,也需要新的规则来维护安全和防范风险。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行业规范和开放创新同时推进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从风险规范角度看,确实需要一个行业管理部门对支付业务进行相应监管,降低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间,谁提供了什么服务,按照资源付出收取一定的成本也是正常的,但要让消费者明确成本如何切分。
对于正在银联内部讨论的议案,易宝支付CEO唐彬表示,即使这一议案得以通过,银联作为一个企业,其提出的也是商业性契约,而不同于法规命令,在市场中能否执行仍存在博弈,要看商业银行和商户等是否接受。此外,随着支付清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和构成也会发生改变。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银联在中国清算支付市场仍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赵锡军强调,如果第三方支付纳入银联网络,银联作为卡组织无疑有责任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行,其中既包括风险的应对,也包括利益的合理分配。
对于舆论关于银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指责,中国银联回应称,当前,无论是银行卡产业政策环境、市场格局、支付技术和客户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中国银联正积极向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转变,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中国银联将继续深化市场化转型,与产业各方在同样的政策监管环境下取得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竞争,但也不能无序,应该有一定的行业标准。银联作为支付产业牵头的机构,应发挥在市场中的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目前的市场格局看,很难有其他机构能够与银联抗衡,但随着更多市场参与者的增加,未来市场格局必然改变,将形成各方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市场也会形成更加良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