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爆发“钱荒”以来,银行就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近日,已经有包括中行、工行等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拟发行合格二级资本工具进行再融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一向被认为“不差钱”的银行,近期频频出手“圈钱”,这意味着什么?“新的资本管理规定实施的影响已经凸显”,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业急需“补血”,存在资本补充压力。
多家银行扎堆再融资
招商银行日前公布,公司285亿股的A股配股再融资方案已经通过证监会的核准。而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相继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二级资本工具进行融资。其中,工行拟在2014年底前新增发行不超过600亿元;农行计划在2015年底前发行500亿元;建行拟于2015年底前新增发行不超过600亿元。中行则是在上月的20日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同意将发行不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
中信银行上月的24日公告称,银监会已同意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额企业贷款。更早前,民生亦有200亿元的可转债在上交所上市流通。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四大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发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元。银行资本金亟待“输血”似乎已经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
多重因素引发资金缺口
“钱荒”以前,银行一向以“不差钱”的姿态示人。但经历了6月底银行间的流动性紧张,让公众对于被誉为“赚钱机器”的银行印象大变。近期多家银行频频出手“圈钱”,再次让银行被贴上“很差钱”的标签。
为何赚钱机器也开始为筹钱而紧张?业内普遍认为,今年1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落地,银行均已按照要求重新计算资本,包括对住房抵押、国内银行债权等各类资产风险权重进行重新计提。在此影响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普遍下降。
一季度的季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环比回落82bp降至9.02%,总资本充足率环比133bp降至11.53%。与资本充足率回落一致的是,16家上市银行一季度的盈利能力大为削弱,同比增长仅12.6%,远低于去年一季度20%的增幅。彼时,多位财经界人士向记者表明,作为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净息差的收窄,未来净利润增速回落的态势将会持续,受此影响,银行的资本金补充压力会进一步凸显。
上月的19日,央行表示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预示着未来银行息差的进一步收窄。而据穆迪发布的报告称,在未来的两年中国银行业将不得不筹集最多达1000亿美元的新资金,来满足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