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汇改已走过整整8个年头。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起起伏伏,画出了一条先碎步升值、继而静止、而后再加速升值的曲线图。
从汇改启动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呈现走强状态,其中对美元汇率呈现逐步小幅上扬态势,相继于2006年5月“破8”,2008年4月“破7”。分年份看,2005年、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分别为2.5%,3.2%,2007年和2008年则分别升值6.5%和6.4%。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比2005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高的态势,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在6.83上下浮动,弹性也相对趋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画出了一道水平线。
步入2010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于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二次汇改由此开启。此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逐渐明显。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共同影响,2011年四季度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即期市场上一度出现连续十余个交易日跌停的行情,上演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罕见的贬值小插曲。
但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持续走高,尤其是今年前5个月出现较快的单边升值态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6%,是多年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