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正式宣布,将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在上海建立数据中心。
当天,北京研发中心土地开发合同正式签约,选址在北京稻香湖金融服务区。至此,中国人寿两大中心已全面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研发中心将同时作为IT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灾备中心和培训中心,集中大量IT人才,通过项目管理制,为国寿集团及各成员单位开发核心业务、财务、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应用软件,提供从数据容灾到业务应用研发、测试及人员培训的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上海数据中心则将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国寿集团及各成员单位的总部、省、市、区县等各级业务部门服务,为各级财务、业务处理中心提供业务处理环境。
对于后援的大集中,某寿险公司战略规划部人士认为,目前保险行业的竞争方式正日趋发生变化,除渠道作业能力外,对后台运营能力的要求也正逐步体现。寿险公司运营中,各环节对专业知识、科技设备或系统支持的要求均较高,较难在每一个分支公司配备。而集中化运营体系建成后,可以集中完成在分、支公司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实际上,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和太平人寿的后援大集中已率先启动。其中,中国平安采取"东西策略"——除已在上海设立后援中心外,亦酝酿在西南地区设立第二个后援中心。
设在上海张江的平安后援中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0人办公。2006年,该中心已完成4000万电话服务、180亿元理赔处理、承保580万宗车险、评估300万客户,并审批了120万费用。
中国人寿一位人士称,后援集中后,国寿集团及辖下寿险公司、财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养老金公司,以及今后还可能成立的其他保险业务甚至保险业以外的金融公司,都将共用这一平台,将各自的后台运营系统整合到上述两大中心内,以实现标准化、可扩展的后援体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但中国人寿由于网点众多、客户量巨大,后援集中的难度也相当大,首先是对IT系统提出相当大的考验。其次,后援的集中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提高效率,还需要检验中国人寿的运营管理能力。"前述战略规划部人士认为。
据中国人寿年报,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已拥有超过8600万份有效的个人及团体保单,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达到15000个。
此外,成本和人才的问题也是中国人寿必须面对的。
前述人士称,后援集中的主要动因是为了减少成本,而中国人寿(同时也包括中国平安、太平人寿等公司)将后援中心选在上海、北京这样地价和人力成本最昂贵的城市,虽然能较好地满足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投资成本比起二线城市来,则高出很多。
按照此前中国平安和太平人寿斥资数亿元打造后援中心的经验来看,中国人寿此次在北京、上海同时建设两大中心,动用的资金将超过十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