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的期盼
陈昌喜是凤凰路街道东谢村的村民,今年73岁,至今独身,一直寄宿在弟弟家里。弟弟以前是做木匠手艺的,现在也60多岁了,不能再干木工活儿,平时靠打零工贴补家用。弟媳在家务农,侄子也在外面打工,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清贫。虽然老陈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不好,各方面都需要有人照顾,但他还坚持种了2亩地,因为他知道弟弟家经济条件也不好,不想总是拖累弟弟一家。
弟弟家每逢做了好菜,就会端过来跟陈老爹分享,但平时大部分时间,他还是要自己开伙做饭。“我已经好几年都没有买过菜了,平时吃的蔬菜都是我自己田里种的。每天限定自己只吃半斤粮,不然的话怕粮食接不上。大鱼大肉从来不买,没有经济来源。”
记者在老陈家看到,破旧的小屋只有10平方米左右,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箱子、两张板凳、一个脸盆、一个杯子、一条毛巾,屋顶有一个大窟窿,用一层薄膜盖着。连牙膏牙刷也没有。陈老爹说他从来都没有买过牙膏牙刷,每天就用清水漱漱口。平时,一起床就去捡一些废报纸、旧纸箱,攒点钱买点生活必需品,“牙膏牙刷对我来说,还谈不上是必须要有的”。
陈老爹说他每天只吃两顿饭,中午做点新鲜的饭,晚上热着吃,每天如此。他常常想什么时候能饱饱地吃上一顿肉。
“如果政府每月能发给我50元钱,别的不敢说,我想买菜的钱总归是有了。”老陈说,“等攒点钱,我还准备买个收音机,这样晚上就不怕太孤单了。”
陈老爹说他最怕的就是生病,因为他又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病了没钱看。但是人吃五谷哪能不生病呢?“只好小病扛、大病拖。现在嘴巴就经常痛,吃东西很不方便,但是从来也不敢踏进医院的门。”陈老爹说。
家住凤凰路街道秦蒋村的陈大姐的遭遇不一样。她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本对记者说,“它救了我的命。”前不久,一场重病让她住进了医院,手术治疗花去医药费4万多元,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她报销了8000多元的医药费。出院后又一次发病,她入住镇卫生院治疗,医药总费用1000多元,出院时卫生院为她报销医药费300多元。
之后,她逢人便讲:“参加合作医疗时只交了15元钱,医院就报销了这么多,而且还报销得这么快,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现在陈大姐全家5口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不用担心“因病致贫”了。
家住海陵工业园区凌窦村的村民老纪,去年感冒挂水花去了180元。他拿着医保卡去找医生报销。医生告诉他,不好报。这让他觉着去年的15元钱缴“冤枉”了。他希望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门槛再降低一点,农村卫生室的条件再好一点,让农民得到的实惠再多一点。
袁学成今年年初从安徽来到泰州,现在在凤凰西路的一个工地上干活。“说实在的,农民进城讨生活不容易,活儿脏点累点我们都认了,只要老板按时给钱就行了,至于别的,我们就不敢奢求了。”袁学成说。
问到有没有参加社会保障,他说,“好像本地人有保险的,但我们这些外地来的都没有。我也记不清跑过多少城市了,在哪都没办理过保险。”
“你们想办理保险吗?”记者问道。
“谁不想啊。”袁学成说,他们做的可以说是高危行业了,每天爬那么高的钢筋架。平时,有个感冒发烧的,也就是忍忍,看病太贵,而且至少还要耽误一天工,损失很大。“光想有什么用呢,我们要挣钱就只能听老板的,老板不给我们办,我们如果硬争,丢了饭碗,问题就更严重了。”他说。
来自四川大竹的张万丰算得上是一个老泰州了。到泰州15年,他一直在一家塑胶厂上班。“在这里,我是惟一的‘元老级’员工,老板给我开的工资在外来员工里是最高的。但是跟本地员工相比,还是差距比较大。而且,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没有办保险。本地人不管做得怎么样,基本上都可以办保险,外地人就是很卖力,也很难办保险。”
在我市某高档酒店当服务生的湖北人李冰,在试用期过后,他们的底薪只有700至800元,而本地服务员在800至1000元,而且还有劳保福利,单位还给办理养老保险。
采访中,外来务工者表示,他们非常希望和本地务工人员一样,享受到同工同酬的待遇,参加社会保障。
目标“全覆盖”
“实施应保尽保工程,目标就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处处长姚晓林告诉记者。
姚晓林说,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一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几大弱项。目前我市农村60岁以上老人已占农村人口的19%,随着农村青年不断涌向城市,农村老年化率逐年上升,到2040年将达到高峰。我市此前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虽然已有15年,但因为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农民实际得到的实惠不多。农村医疗保障覆盖率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农民有病不敢就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只有20%左右。
目前,我市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全市赡养系数为2.85:1,其中市区为2.19:1,并且速度快,来势猛,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养老保险金支出和医疗保险金支出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缴费压力加大。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保障方式单一,统筹层次过低,“扩面接续”工作难度大,基金增值渠道少,基金不能有效积累和调剂使用,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着较大的支付压力。此外,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无限需求,与医疗保险基金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由于多种所有制结构,特别是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多发性趋势将进一步显现,工伤保险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姚晓林说,“应保尽保工程”就是要逐步解决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问题,通过监管劳动合同、工资协商等政策制度的落实,让城乡居民的工作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去年的成绩
在医疗保险方面,围绕“十一五”期末“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出台了《泰州市市区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和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新政策,进一步扩大了参保覆盖面。同时,继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在工伤保险方面,按照“平安计划”的要求,开展了“工伤保险扩面突击月”活动,加大推进乡镇区域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力度,并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参保办法。在生育保险方面,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实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三统三分”,“捆绑”征缴,协同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医疗保险参保达到72万多人,工伤保险参保超过50万人,生育保险超过36万人,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12万人、7万人和4.5万人。
从2003年6月起,我市开始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的农村“5+1”实事工程。经过3年的努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行政村,参保人数达到274.8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前一年实现应保尽保。
另据有关部门去年底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各类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率达85%;已有8000多家企业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占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企业的70%,涉及职工47.7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