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改善得到了市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据北京市财政局介绍,今年用于补贴地面公交车票价的资金将达到40多亿元。这只是北京财政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一个方面。
从2001年至2006年,北京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361.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了20%。
在这六年间,北京财政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投入总额达到4144.6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3.4%。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9.2%,凸显政府增民之利、解民之困和为民理财的理财观念。
完善社保体系
从2001年至2006年,北京财政累计投入838.6亿元,支持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6年间6次提高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
“既给政策又补钱”——这是顺义、昌平和通州等地农民给有关部门的信中,对政府举措的赞语。从2005年开始,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升级”,通过政策和资金“双管齐下”,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对于城镇居民,北京自2004年起开始实行低保分类救助政策,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推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再就业。在该政策下,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含16周岁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具有本市正式非农业户口、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重残人,可以享受比标准低保待遇高10%的政策。城市的“三无”人员,则可以享受比标准低保待遇高15%的政策。但是,对于在法定就业年龄段内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未就业期间,只能获得标准低保待遇。
据统计,结合再就业工作,在实施低保分类救助的两年时间里,尽管低保标准调高了,但全市低保人数不升反降,从2004年的16.2万人降到目前的15.2万人。
助力社区医疗
在医疗硬件设备方面,2006年财政投入资金达4.25亿元,通过全市集中采购,实施2006年规划内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工作。
药品价格一直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据北京市财政局介绍,从去年年底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常用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监管”的管理模式。据初步测算,全年向百姓让利超过3亿元。
在2007年里,市财政将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其中4亿元用于市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4亿元用于城乡社区卫生中心(站)标准化设备配置。未来还将支持启动城镇在校学生和学龄前婴幼儿及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试点,通过少儿和老年人医疗保险基金的建立,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缓解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看病贵”的问题。
增收节支倡勤俭
据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徐熙介绍,2007年,在继续加强税收征管、规范和拓展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的同时,市财政将严格按预算控制政府部门的支出,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社会事业、自主创新和新农村建设。他特别提到,将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控会议、接待和出国等公务支出,将经常性项目支出预算压缩了10个百分点。
目前,市财政已建立了“公务用车专网”。去年,北京市财政局通过专网发现,某预算单位刚过年中,却已经把全年预算内公务用车的燃油费和过路费花光了,并习惯性地向市财政局申请追加预算。接到申请后,市财政局没有急于批复,而是通过公务用车系统,查证了该单位每一辆车的加油、维修、保险情况和行驶的公里数,发现该单位支出燃油费和过路费集中体现在几辆车上,存在公车私用的问题。在财政专网如此“明察秋毫”的监管下,该预算单位不得不“心服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