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都有保险,农民种粮有没有保险?农业险是商业性保险还是政策性保险?农民愿不愿意投保,保险公司愿不愿意承保?围绕着“农业保险”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保得起就赔不起赔得起就保不起“目前,农业险可以说是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市场化的规则划定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若按农民能接受的价钱卖保险,保险公司则赔不起。”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讷河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谭志娟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黑龙江是粮食大省,农业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刚开始推行农业保险的时候,有的农民还不理解,交了那么些钱要是没受灾不就白瞎了吗;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有顾虑,农业保险的风险比较大,遇到‘天灾’就得亏本。”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高赔付”是制约农业险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农业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保险公司赔付属于商业行为,如此大规模的赔付,很多保险公司根本承担不起。高赔付必定导致经营农业险长期亏损,同时,按照保险业规则,高赔付导致高费率,这对目前收入并不高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农业保险发展不但在保险公司那里受阻,在生活不富裕的农民中,也是一道不好跨的门槛。最后导致‘农民保不起,公司赔不起’的局面。有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接受保费的40%,而保险公司则认为赔付率超过70%就亏损。”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委主任王守臣说。作为政策性保险政府“先拿不后拿”
“既然单靠商业性保险公司运作不起来,那么农业保险就应该由政府来做。”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农业厅纪检组组长朱淑芳说:“比如,我们省从去年开始了农业保险的试点,包括农民的房屋、粮食和渔业生产,全部由省财政出钱投保。以前很多的救灾是政府在灾后发放补助金,通过农业保险可以防范在先,这样工作更加主动,农民所得赔付也比补助金更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也持相同的观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农业保险,而且基本上都是政府扶持。对一个乡有多少亩良田,受灾到什么程度,估算后可确定保额。现在农民财力有限,投保困难,国家拿钱补贴农民投保或直接投到保险公司,可以做到‘先拿不后拿’。”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推行或试行农业保险,而农业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世界上农业保险开展好的国家普遍实施政府干预,实行的是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政策补贴的做法。化解“两难困境”的平衡点在哪里?
“黑龙江垦区是率先试行农业保险的地区之一,主要采取‘互助模式’,即互助共济,风险共担。”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吕维峰介绍说:“2005年初,黑龙江垦区投入运营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是一家相互制式保险公司,主要是围绕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黑龙江建设畜牧大省的目标,将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奶牛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保费由农户承担65%,财政承担其余35%,直接补贴给种地的农户。”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运作较好的还有吉林的“安华模式”和上海的“安信模式”。
“吉林‘安华模式’的特点是以险养险,网络运作,运作3年来,效果比较好。安华公司探索了间接销售为主的渠道和模式,将农险业务同农村信用社网络资源优势相结合。”王守臣说:“但是目前主要问题是,一是保费太少,参保的农民还不多,覆盖面比较低。去年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保费还不到10亿元;再一个是政策性保费更少,不到一个亿。”
虽然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前景仍不明朗。“今年国家计划拿出10亿元试点农业保险,但具体的方案仍在探索中。国家的政策性支持到底应该有多大?破解‘两难困境’的最佳平衡点在哪里?只有让实践说话。”王守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