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健康险蜂拥停售带来销售高潮 面临更新换代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1月17日 13:44
林 星

    年末岁初,沪上保险掀起了一股产品停售的风潮。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太平洋安泰、信诚人寿……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产品停售,少则一个,多则数个,健康险是停售的主力。

    健康险蜂拥停售

    保险停售的规模虽然不小,却并不突然。2006年9月实施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保险产品和疾病保险产品不得包含生存给付责任。随后保监会再次明确2007年1月1日起不符合《办法》要求的产品一律停售。此后,健康险便开始了停售的步伐:10月,新华人寿停售返本重疾险“健康天使”;11月,友邦重疾险守御神告别市场; 12月,国寿、平安、太平洋安泰、中宏人寿等公司的营销管理处相继贴出产品停售通知。停售产品的范围从重疾险进一步扩大,停售产品的公司和产品数量都达到高峰。

    从各公司产品停售的清单中可见,除了平安、国寿分别停售热卖的投资险种“财富一生”和“美满人生”外,其余均为健康险。已被叫停的返还型健康险有如中宏人寿的“多姿人生”、泰康的“生命关爱”;终身医疗险如信城人寿的“心聆一生”,还有不少公司的附加医疗保险被停。

    保险公司蜂拥停售健康险,原因在于:首先,监管部门要求单一返还型健康险年前停售;其次,健康险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健康险管理办法》出台、重大疾病定义明确,都对健康险有重要的规范意义,健康险调整亦成为必然趋势;再次,保险公司借此契机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某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人士透露,公司所停的多是些“老化”的健康险,这些险种开发早,经过多年后费率偏低、理赔率高,与新生命表的情况相差比较大。

    有备而停新品跟上

    此次停售的产品不少都是保险公司的主力险种,如新华人寿的“健康天使”一经推出就成销售热点,一度占新华个险销售额的40%。大批重疾险被停,重疾险规范却尚未明确,新重疾险无法跟上,是否会因产品断层而影响整体业绩呢?

    业内人士透露,大规模停售造成的产品断层不可避免,营销员的销售培训、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各公司在停售前早已有所准备,这个期间将被最大限度缩短,估计2007年春节前后即将有大量新的健康险产品面世。

    事实上,在旧产品停售的同时,保险公司已经陆续推出新产品。国泰人寿在12月推出新的防癌终身医疗险;此前平安、太平洋安泰推出了组合型健康险,兼具投资返本等功能,弥补停售带来的断层;新华人寿在2006年9月推出“福家伴侣”打出意外和重疾双重保障的牌,以接替停掉的“健康天使”,目前其销售额已超过1000万元。

    可以预料,停售风潮将随着2007年初的大量新产品上市而结束,停售最终将促进整个保险产品,尤其是健康险的更新换代。

    停售带来销售高潮

    保险产品停售向来都是营销员促销的好时机,此次停售风潮亦不例外。某知名寿险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自从公司下发产品停售通知后,各停售的产品销量都不同幅度上升,尤其是返还型的重疾险。来自各公司营销员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太平洋安泰停售的产品虽然是附加的住院津贴和费用补贴保险,仍然出现一股销售小高潮,并带动其他险种的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于返还型险种依然热衷乃是造成这次销售高潮的主要原因。由于是监管部门叫停,很多消费者都希望搭上返还型健康险末班车,营销员稍一推动销量就上去了。

    然而,停售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却给消费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扰。“能返本当然比较好,可是每家公司都在停,每个营销员都说自己公司的产品好,到底要买哪个?”

 
来源:解放日报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